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2.
围绕“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我们同时编发这两篇教学设计文章。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觉和想象,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一篇教学的思路是:引导学生寻找秋天、欣赏秋天、感悟秋天、描写秋天;另一篇指导的方法是:找秋景、绘图再现秋景、说秋景、写秋景。教学的路子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能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操作性强,但愿读者从中能得到启发,引起思考。我们也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能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多写这类指导思想明确、务实、操作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看图学文《秋天》学法指导设计陈兰华(赣州市红旗二校)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由一幅邑彩鲜明的秋景图和一篇清新优美的短文组成。图画展示了高而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悟桐叶、南飞的小燕子等秋天特有的景象,课文准确生动地描绘并丰...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建议 《秋天到》是一篇小韵文,作者以浓郁的情感,用活泼简洁的语言,把人们领进了色彩斑斓的秋天,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秋天到》这篇课文宛如一副“秋天的图画”,如果课堂上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如配上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动手用彩色的纸剪出作者诗句中描写的事物,贴贴、画画,再现秋天丰收的景象。把课堂变成游戏场所,那学生就可以在朗读诗句、学习语言中感受诗境的美。同时,又可以在动手剪剪、贴贴、画画的创作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化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文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7.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8.
齐英 《黑龙江教育》2000,(10):21-22
《秋天到了》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秋天的景物特征,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雁南飞”的秋景图。本课教学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学生有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大自然,领略秋天的风光。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前四个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启,下面分别进行分述。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相似文献   

10.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连篇、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全文共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在写法及用词上都各有千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每个自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雨     
[提示与建议]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的树、秋天的花和秋天的果实。语言生动形象,让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秋天丰收的景象。这篇散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活动前先带领幼儿出去走走,玩玩,也可带幼儿去公园、农村秋游,让幼儿领略秋天的美。教学时,可以利用挂图和多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析《秋天到了》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感触、对秋天花草树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从对秋天瓜果蔬菜的认识,告诉学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更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14.
这个学期,我学到了一篇新课文,叫《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北大荒秋天丰收的美景,还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相似文献   

15.
赵霞  王敏 《山东教育》2009,(7):57-59
《秋天的雨》是一篇内容丰富多彩、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往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值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北大荒的秋天》是第一篇写景课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五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描写的是北大荒这个特殊的地域在秋天里的美丽景色。全散发着特殊的乡土气息。在作的笔下,天、地已成为童话般的世界。一次培训的机会,我走进了课堂,聆听了一位女老师的执教。  相似文献   

18.
董雪 《山东教育》2007,(10):28-30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景的抒情散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以读代讲来欣赏秋色美、品味语言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在生活中感受美《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对应,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学习此文时,正值仲秋时节,我先设计了“找秋天”的活动,让学生到野外去找秋天,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回到教室后,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样子,然后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呈现在白纸上,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看着、读着自己的作品,自然有说不出的喜悦。二、在诵读中体验美《秋天》一文,语言优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句都能使学生产生美的遐想。学生通过感情朗读、配乐读,抒…  相似文献   

20.
高凤英 《河北教育》2007,(12):36-36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优美,富于诗意。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雨想象成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把秋天里树木、田野、菊花颜色的变化,想象成是秋雨给涂上的不同的色彩,把秋天果子成熟的香甜,说成是秋雨带来的气味,把动物准备过冬,想象成是秋雨送来了信息……作者贴切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清新、优美,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具体形象,体会秋天的美好。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