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版是报纸的脸面,直接反映一张报纸的形象。“脸”上有神,“脸”上出彩,才能使整张报纸有吸引力。 我们党是郑重的党,严肃的党,又是充满朝气,富有创造性的党。党的这种形象,应当在党的机关报上尤其是一版上得以全面体现。从党报反映党的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如果说,大局、导向、严谨,应当视为生命,牢记在心,那么,生动、活泼、新鲜,也应当牵肠挂肚,不可忽视。 我们说,一版最重要,一版也最费力。但往往实现高出一筹、确保万无一失的辛勤努力却落个沉闷、呆板的读者评价。我们不能埋怨读者,而须改进自身。 毕竟是一分耕耘一分…  相似文献   

2.
人审美看“脸”,报纸审美看一版。一版不仅是整张报纸的“脸”,而且还是整张报纸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2003年1月3日《法制日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二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每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整体定位和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版式风格,也才可以有效避免“后知后觉”、“人云亦云”现象的发生。这里说报纸要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版式风格,并不是说报纸要永远保持一张一成不变的刻板的脸。而是说报纸版式风格的变化要在符合自己基本定位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5,(11):21-22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2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报业同行和读者都会把一张报纸的要闻版(也叫头版)称作是一张报纸的“脸”。对于主打市场的报纸来说,这张“脸”好不好看,吸不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张报纸的日销售速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所以,各家报社都会着意打扮这张“脸”,从内容到形式重点“照顾”,各施各的高招。1998年3月30日创刊的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新快报》,其要闻版鲜明活泼,对照片和图表的运用十分讲究,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广州地区以至国内报业同行中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8.
版面就像报纸的“脸”,是留给读的第一印象,其美观与否直接影响读的读报欲望。作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的企业报,版面设计既要符合社会报纸的新闻学、美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又要充分体现企业报的个性,让职工一上手就有亲切感,从而调动读的兴趣。笔认为,企业报版面设计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2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自从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和启发之后,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报纸的“脸”变了——头版已不再板着黑面孔,登载一些密密麻麻的长篇大论了,取而代之的是“图片 标题”式的图文导读。如今报界流行“三五”说法,即“要让读者三米之外注意到,五秒钟之内决定是否购买”。因此报纸头版的导读成为展示报纸精华的橱窗,导读也成为报纸走向“易读化”道路的体现。都市报、晚报以及消闲类报纸对导读的处理可说是极为细致、也极为有效,报纸头版一般都以大标题、大…  相似文献   

11.
陈长建 《声屏世界》2005,(10):41-41
报纸的版面就是人的脸。好的版面可以让读者对报纸“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2.
报纸版面不是一张简单化妆的脸,而是要把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起来,呈现给读者一副生动的面孔,并通过这副“面孔”,把文字内容更深地“印”到读者脑海中。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报纸版面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些探讨。一、报纸版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性报纸版面设计是以报纸为对象,对其进行美的视觉上的设计。从事报纸设计的人有句行话叫“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仔细一想却极为明了,因为报纸既是精神产品又是商品,它的社会价值只有通过销售才能得以实现,在报刊亭陈列的众多报刊中,你要让读者购买你的报纸,就要靠…  相似文献   

13.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4.
范以 《军事记者》2001,(6):40-40
浏览一下各家报纸对今年春节的新闻宣传,印象是,从总体上仿佛做了一道“新闻大餐”,这道“大餐”配置精巧,风格各异,在对节日新闻宣传的“画卷”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因此,世纪初年春节“新闻大餐”的宣传特色值得咀嚼和借鉴。看人先看脸,读报先读一版。笔从一些报纸的一版找到点“门儿”,发现制造过年气氛首先是从一版“突袭”出来。当然,关于国家举行的迎春活动的报道,各报刊都一一登载,这里笔不一一赘述。只捡些有特色的报道摆摆。  相似文献   

15.
衡量一份报纸的质量、社会效应以及在读者中的影响,主要看它的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报纸版式的优化对一份报纸也日益重要。尤其是从铅字排版印刷过渡到电脑排版印刷以来,视觉冲击力强的精美版式,着实与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合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同内容的两份报纸,版式做得好的那份,毫无疑问会更受欢迎。鉴于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性,众多报纸都在探索自己的版面形式,有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被各自的读者群所接受。一版面,形象地说就是一张报纸的“脸”,是美是丑、是胖是瘦、是洋是土、是黑是白,就看各…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刘洋 《军事记者》2001,(7):30-30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载体,而创新又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活教材”。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初学新闻,可以以报纸为参照物,让报纸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见证人。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注报纸、研究报纸、评判报纸,也要有“门道”。只有抓住了“门道”,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经验是注重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遍觅文魂天涯步张我常常有一种担心,担心报纸上今后真正的新闻会越来越少,担心报纸上的稿件是记者采访的越来越少。有时拿着报纸看看,恨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章都是从“发布会”上来的。常常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基层”采访,可惜,“深入基层”现在好像是一个很不...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一张报纸比做是一个人的形象,那么耍闻版就是这个“人”的“脸”。一张报纸能否吸引人、打动人,要闻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办好报纸要闻版,向来是党报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濮阳日报不断推进新闻改革,尤其是在要闻版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报纸广告与版面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的版面,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字稿和图片稿经过编辑处理后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编辑部全体办报人员劳动成果的总合成。”[1]版面是报纸的“脸”,版面的编辑反映了一种报纸的特色。随着报业的市场化运作,广告收入已成为报纸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一大经济支柱。而广告相应地在这张  相似文献   

20.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4,(10):64-66
“广告是报纸的血液”,这是站在报纸的角度来谈广告;如果将角度换至读的话,可以说“广告是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的必要的资讯”。《纽约时报》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读口味千千万万,基于众口难调的考虑,可以推断,容量越大,内容越丰富的报纸“广告大餐”越有可能对读“有用”。以2004年6月16日(《纽约时报》为例,当天该报广告版面至少约占总版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