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高速公路HR段沥青混凝土路面首次试验性的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对再生的过程、控制等进行了叙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维修实际工程,从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特点、道路交通状况、养护状况、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能力、旧路面材料性能等多方面进行适用性分析;从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方面,全面总结归纳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养护维修中的设计要点;同时从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评价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在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中的应用比例和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电热鼓风加热、微波加热)和不同搅拌方式(振动搅拌、传统搅拌)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通过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半圆弯曲(semi-circular bending,SCB)试验、overlay test (OT)试验、动态模量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和CT扫描对RAP掺量为50%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宏微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反射开裂和抗疲劳性能,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动态模量有所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改变加热方式和搅拌方式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搅拌方式相较于加热方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均能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分布状况,降低混合料内部的孔径;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服役性能,可采用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4.
赵辉 《考试周刊》2013,(50):194-195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进入高峰期和大面积维修期,旧沥青混合料的废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沥青再生原理、再生剂的选用,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和特点等方面,对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提出了不同的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高速公路路面下面层中的应用,通过对旧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再生混合料矿料组成设计,研究再生混合料中用水量、乳化沥青含量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混合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中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乳化沥青含量的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泥掺量控制在1.5%时,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最佳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解决热再生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的问题,针对大掺量温拌再生技术开发专用温拌再生剂,对温拌再生沥青性能进行分析;基于和易性一致原则提出大比例温拌再生温度控制工艺设计,完成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开展温拌再生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大比例温拌再生剂具备良好的再生效果,可以实现在降低20℃条件下完成拌和及压实,路用性能检验高低温性能变化、水稳定性变化及动态模量变化,均能达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提出的温拌再生剂及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为道路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泥为再生剂冷再生材料在施工中最佳剂量.通过室内试验,对旧路面层与基层沥青混合料(Ⅰ型混合料)和旧路面层材料(Ⅱ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评定,进行了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确定了水泥为再生剂的Ⅰ型、Ⅱ型冷再生材料施工中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8.
梁磊  李贤达  王威 《中国科技论文》2023,(12):1321-1325+1333
为改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CRAM)的耐久性能,提出将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CRAM。在探究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waste engine oil modified cold recycled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WEO-CRAM)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WEO-CRAM的疲劳寿命,并应用Weibull分布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疲劳方程。结果表明:CRAM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废机油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再生沥青路面(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RAP)掺量的混合料均对应一个最佳废机油再生剂掺量。与普通CRAM相比,WEO-CRAM的抗裂性能至少提高了13%,且废机油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的疲劳方程可以有效地评估WEO-CRAM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应力比下,WEO-CRAM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变化敏感性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在应力比为0.45时的疲劳寿命较CRAM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基质沥青和3种硅藻土沥青进行了差示热扫描分析,并结合相应的混合料约束试件的温度应力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抗裂机理.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有优于基质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与破断温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另外还进行了相应的4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压缩试验和收缩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硅藻土沥青混合料临界弯曲应变能密度及压缩应变能密度均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加入硅藻土后收缩系数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混合料收缩性能和破坏能量2个角度分析了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机理.  相似文献   

10.
对改进后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最佳沥青用量、动稳定度等指标与传统沥青混合料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AC-25型、改进AC-20型、改进AC-13型比传统型沥青混合料AC-25I、AC-20I、AC-13I的沥青用量分别节约8.5%、8.2%、14.3%;改进型混合料动稳定度分别有相应提高;路面芯样图片显示改进型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形成了更好的骨架嵌挤型结构.足见改进型沥青混合料比传统沥青混合料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很多在早期就出现各种损坏,这些损坏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生的离析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危害很大,所以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沥青混合料离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热固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性能,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简单性能试验(SPT)测试了不同温度与加载频率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并分析了温度与加载频率对动态模量的影响.然后,分别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及其他常用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将其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做了对比.最后,利用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环氧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加载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更符合实际车辆作用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较静态模量大得多;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大.研究成果可为钢桥面铺装的设计及力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胶浆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响应的影响,采用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AMPT)对不同粉胶比、纤维掺量、水泥替代矿粉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粉胶比、纤维、水泥替换量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等粘弹性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胶比和纤维掺量的增加,动态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而且加载频率越高,动态模量差异越显著;低粉胶比的混合料相位角最大,较高粉胶比的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差异较小;掺加纤维沥青混合料相位角的变化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掺加纤维可以显著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影响相对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废机油残留物(re-refined engine oil bottom,REOB)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情况,对近年来REOB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在详细梳理掺有REOB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REOB的物化性质,论述了REOB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目前REO...  相似文献   

15.
钢铁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钢渣掺入沥青混合料中,本文通过分别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和掺碎石沥青混合料两种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的比对试验,检验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水稳定性和劈裂强度进行检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以评价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辙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主要病害之一 .采用汉堡轮辙试验机 ,提出了适宜于德国、考察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条件 ,测试和比较了不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 .滞留时间和拌和频率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或面层使用沥青混合料时经常发生冻融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性能的影响以及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特点及其拌制沥青混合料与热沥青拌制混合料的不同,阐述了修正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的要点及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普适沥青PS-LINK直投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对比70号普通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指标,得出了针对福建南平地区高温多雨、重载交通条件的沥青路面上面层普适沥青PS-LINK直投改性剂AC-13C配合比设计及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王强 《华章》2012,(16)
本文结合我省公路建设实际,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