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校处于矿区,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均在矿上工作,离家较远,因此,多将孩子交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我所在的高三(1)班,共有学生65名,留守学生35名,其中由祖辈照管的25人,占总数的71%,10名寄住亲戚家,占总数的29%。据了解,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等,大多存在着管教不严、溺爱孩子等问题,时间一长便造成留守学生心理素质差、  相似文献   

2.
邓祖光 《考试周刊》2010,(1):203-203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现状分析 “留守孩子”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被寄养在祖辈或亲友家中,常年仅靠祖辈或亲友看管的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给“留守孩子”一片蓝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艳 《湖南教育》2005,(7):38-39
“留守孩子”——没爱的孩子像根草由于监管不力,缺乏关爱,“留守孩子”绝大部分学业与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1.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学习介入太少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父亲或母亲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外出由祖辈监护的,祖父母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孩子”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对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充市1246名初中生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好;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堂习习惯现状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关爱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很多外出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学生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学生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照管人大多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一、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7.
请关注“留守子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大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留下了“六·一”、“九·九”部队驻守。“留守子女”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4.4%,数量之庞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教育好“留守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子女”大多由祖辈代管。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和认知代沟,加以传统的文化积淀因素,多数隔代管理只能是动物式的哺育,只供给吃穿,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因此,得不到父母呵…  相似文献   

8.
温生彬 《学周刊C版》2011,(7):208-208
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地涌向城市。为了多挣些钱,大部分进城的农民工只好把孩子留在农村,有的由爷爷奶奶照管,有的寄亲戚朋友照管,还有的托给老师照管……这样,留守学生就自然地产生了,并且数量在不断地上升。与此同时,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他们大多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盲目反抗和逆反、怨恨父母。作为学校,对留守学生特别关注,很有必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我认为,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要从沟通开始。因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取得信任的最直接途径。沟通的方式很多,可面对面地交谈,也可写书信、打电话、发短信,还可QQ交谈……当然,这些方式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接下来,我就针对“如何通过沟通来辅导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为了生计,许多家庭的学生父母不得不狠心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不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就是寄居在亲友家,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实在令人堪忧,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是当今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现有学生近3000人,其中留守学生占41.5%,这些留守学生大多寄宿在学校,少数委托祖辈或亲朋代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和母爱的缺失,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大多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2006,(12):40-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留守学生。青神县儿童3.2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6.5%;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4.7万人。留守儿童8118人,占全县儿童的24.9%。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学生662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总数的40.1%。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工作。既是教育和社会的责任,更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青神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农村里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友、邻居等监护,甚至还有同辈监护、自我监护等。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管理,安全、健康、教育等许多问题令人担忧,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1.家庭教育缺少合力中国人普遍"隔代亲",大多数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唯我独尊,自私思想严重;亲友、邻居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15.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打工或经商,由祖辈、亲属或其他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照顾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在我国已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根据“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流动人口1.2亿,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多万,其中980万是学龄(6~14岁)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走南闯北,却把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有的干脆让他们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6.
周文莉 《教师》2008,(16):46-47
目的:编制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以下简称“自控力”)问卷,并考察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自控力上的特点。方法:对200名初中生施测。结果:①初中生自控力问卷包括28个项目,由生活控制、学习控制、情绪控制以及克服困难四个因素构成,四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56.02%,问卷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0.81;(多在生活控制因素、克服困难因素,留守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在学习控制因素和情绪控制因素,非留守学生显著高于留守学生。结论:该问卷的信效度较好,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自控力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荣丽 《班主任》2009,(12):31-32
近年来,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里,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由于父母监护的缺失,这些留守学生在心理、知识、习惯、性格、与人沟通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制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读书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同时,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护、学习失辅、行为偏常、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在部分“留守学生”中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活跃在我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有2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每年都在增长。笔者所在的四川南部县作为我省的劳务输出大县,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班级学生双亲外出务工的达到65%以上。这些中小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令人担忧: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性格缺陷和行为偏差。“留守学生”的学习难题难于得到及时解决,“留守学生”的价值观错位导致其缺乏学习原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