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维持社会正义,稳定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关系是居民的基本偏好。社区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过程,正是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还是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的内在主体,三者关系决定社区公共资源治理模式的转换。基于社区公共广场治理的"结构—过程"分析发现,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经历了权威管制模式到赋权增能模式的结构变迁。通过对两种治理模式的剖析和对比,我们重点关注居民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成过程,勾勒出具有主体性的居民在社区公共广场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的根基在于激发居民主体性,这包括再造居民自我组织、自我行动的过程和建构赋权增能的机制,尤其是组织赋权和心理赋权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指出个体私营经济发达背景下的村庄,能人型治理模式具有社区权力结构的离散性,个私业主介入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及村民参与以“个人性”和“自动式”为主等特色,并提出将能人型村治模式提升为法治型村治模式的一系列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社区性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行动出发,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探讨,认为一个乡村社区要实现社区性公共物品的有效自主供给必须依赖这样的社区基础:既具有内、外社会关联,又具有一个公共权威中心。其中内部关联能使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功能不同的共同体的联合,建立在共同体内部的规则、意识、道德等能够构成一个激励的环境,克服社区成员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形成公共物品生产中一致行动的能力;外部社会关联能使一个乡村社区从外界获取资源和行动能力,而公共权威中心是使社区成员各种利益相关化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5.
村庄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面,采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推动村庄经济发展,来实现公私合作,有利于缓解村庄政府债务压力,丰富村庄的投资主体,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就目前PPP模式在村庄公共物品供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经济风险,并提出了优化PPP模式运行的建议:建设社会监督系统;建立科学的村庄公共物品供给供应机制;促进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就是权力博弈的舞台。在中国社会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村庄中现代传媒的介入.开始对村庄政治产生影响。村庄治理是中国农村民主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而政治传播是村庄治理与农村民主发展的桥梁之一。在中国农村,政治传播的发展影响到村庄中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村庄中权威与治理模式的形成。本文以山西省南张村为个案.围绕村庄治理中的政治传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多中心治理机制包含发现需求、资金筹集、激励、决策和组织、排他设置和公平等方面。基于4个农村社区案例分析表明,政府、社区组织、制度外和制度内精英、村民及私人都可以成功地提供社区公共物品,主体多元化决定了供给机制的差异化。由于各类主体固有的优势不同,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在农村社区内部投入资源打造小型景区已经成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重要操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景区型村庄。景区型村庄是一种“村中景”模式,即农村社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景观区域,其特殊之处在于内部的景区和社区之间存在元素和功能的双重叠加。文章基于浙北W镇JL村的发展经验,从市场、社区与国家的三维分析框架解析景区型村庄的发展逻辑和治理困境,并试图从学理上说明市场、社区与国家之间的目标差异及协调困难是引发景区村庄发展治理困境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从基本公共品类型与供给方式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类型复杂多样、合作机制呈现多元主导格局;从筹资来源渠道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资金来源渠道由传统单一型向多元筹资方式转变;从决策机制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由传统威权型逐步向协商治理模式转向;从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来看,影响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合作供给能力的基本因素有利益关联度、集体经济实力、村委会权威水平、村民参与水平以及相关宏观政策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贿选行为经常发生;农村财务没有充分公开,给村官暴富打开方便之门;农村党内民主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缺位;民主决策机制无法保证;“两委矛盾”源于制度不规范。实现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路径在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律体系;改变村治权力授予方式;建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用机制以实现村党委会和村委会的活动纳入民主与法制轨道。积极推行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前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和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他们直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改善村干部的年龄和素质,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保障发展党员程序的公正性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正常化,推动村团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等。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层管理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泉州市"城中村"社区治理仍是政府主导下行政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存在着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要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治理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公民的自治能力,必须创新"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实行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的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而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职责,积极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和社区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是实现这一治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乡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台湾地区的乡村自治经历多次变革,形成治理成本低而收益高的平权式治理模式。它具有村级公共权力分配的合理性、乡镇权力的延伸性、村民权利的现实性等特点。这对当下中国大陆地区村民自治的改革中的公共权力分配、乡镇与村组织的衔接、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民间组织的发展等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权力结构的断裂与制度化弥合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权力结构意指村庄各主要权力主体之间模式化的互动关系。分析我国农村权力结构应从正式权力主体内部、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主体之间两个层面展开。目前,我国正处于“二元”权力结构制度化试错和多元权力结构形成的交叉时期,权力结构的制度层面出现了严重断裂。为此,必须推广“两票制”与“二选联动机制”等制度创新以调整村“两委”关系;建立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的制度化“治理”机制,广泛吸纳非正式权力主体参与,共同管理村级公共事务。惟此,农村权力主体间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在同一场域中实现共生。  相似文献   

18.
法律对村委会的行政诉讼被告主体地位规定不明确,仅把村委会的部分行为纳入民事诉讼的范围,易形成诉讼上的盲区。村民自治权对村民来说是一种内部的公共权力,村委会可以被看做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构,故村委会行使村民自治权的行为也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笔者认为,只有将村委会行使村民自治权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才能更好地保护村民的行政诉权,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农村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对村民行政诉权保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村农分开"农村管理体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组织的职能二重性和目标多元化违背了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诸多困扰的根源。"村农分开"是根据农业市场化要求而设计的、将村级组织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和集体财产所有者代表职能分开行使的新型农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对于农村自治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自治的民主决策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村妥与乡镇的关系没有依法理顺、村妥与村民、村妥与村支部的关系没有依法理顺。笔者认为.建立系统的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提高乡镇村干部的民主法制素质、建立民主决策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是把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