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告语言是一种商业价值极高的应用语言。广告语中常运用一些修辞技巧、目的是让广告受众产生联想,让广大受众与广告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增强广告的鼓动性和说服性。笔者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广告语,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功之处,并对这些广告进行了翻译。  相似文献   

2.
广告语是一种通过宣传鼓动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广告的成功与否,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密切相关。成功的广告语经常运用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句式修辞和语篇修辞等手段增强广告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消费者在美的欣赏中,产生消费冲动。本文从修辞的角度着眼,以化妆品广告语言为语料,从词语修辞方面管窥化妆品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归纳总结化妆品广告的用词规律,从而为广告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西方广告语言中的情感诉求、理性诉求、道义诉求等三个方面的论述及广告语言修辞中诉求手段的运用,分析了修辞劝说机制在中西方广告语言中的差异,明确了广告语中运用修辞劝说机制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西方广告语言中的情感诉求、理性诉求、道义诉求等三个方面的论述及广告语言修辞中诉求手段的运用,分析了修辞劝说机制在中西方广告语言中的差异,明确了广告语中运用修辞劝说机制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合作原则为纲,就某些经典广告语作语用修辞分析,揭示经典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同时也为广告丈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告和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广告的载体——广告语言常常运用修辞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本文运用修辞学理论考察了近十年来广告语言的修辞研究,对各家的观点进行比较、总结,同时对研究现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模糊修辞是研究如何利用模糊语言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门科学。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从语音、词汇、句法及传统修辞格等角度分析了英汉广告语中的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接着文章又讨论了广告语中的模糊修辞功效,最后总结指出此研究对为广告语言的创造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广告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蓉 《考试周刊》2011,(59):39-40
文章首先引出模糊语义概念,并从语言的属性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且在广告语中的模糊语现象更为常见。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对广告语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旨在论述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所产生的修辞功能,阐述其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对广告的商业价值亦产生积极影响.突出模糊语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广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双关语简洁明了,风趣幽默,能帮助广告突出产品的特性,因而成为广告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方法。本文从广告语的修辞特征和双关语的概念及形式着手,就广告英语中出现的双关语现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一些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0.
为达到广而告之的预期效果.广告语言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双关就是其中最为简捷、生动、富于智慧的表现手法之一。本文探讨了现当代研究英文广告语的必要性.以及双关在广告语中的应用。在分析双关语的应用中,本文从广告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和基本类型两方面入手.有助于广告制作者设计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优秀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1.
广告运用修辞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使广告本身变得精彩,而是希望通过所设计的广告"招揽"顾客,促销商品。在广告营销中,语言文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宣传商品,介绍商品,同时在画面中起到装饰作用之外,广告词作为广告设计的最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语言修辞所产生的效果还为广告的审美效应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文章从不同类别的广告入手,分别解读趣味性广告中的修辞如何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及其精妙之处对广告产品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的研究比较多的是论述修辞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除提出提高认识外,没有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其次是研究修辞教学方法的,但研究的多为传统意义上修辞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应学习借鉴新的理论方法,拓宽研究范围,深化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修辞的“娘胎”,修辞是语境的“生命”。修辞与语境之关系犹如古人所言:“辅在颊则美,在颡则丑。”言语交际活动触手可及,言语交际中的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不胜枚举;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中潜在的修辞功能已随修辞学尘封太久,故笔者就修辞与语境的“鱼水情深”之关系以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修辞功能,作管中窥豹似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语言。"语文"是中小学一门课程。其含义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及结果。语言则是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即一种语文交际的备用工具。话语文章是语言运用的结果即言语交际的中介,虽由语言文字构成,但和语言文字已经不是一回事,因为它是经过人们的头脑组织加工制造出来的言语形式,并承载着说写者思想感情的产品。二者具有本质区别,所以"语文之法"不等于"语言之法"。运用语言讲究表达与接受的交际效果,效果是"语文"的灵魂,修辞是研究如何提高运用语言效果的科学,因而"语文"之法是修辞,不是语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修辞辞格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将辞格分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将汉英辞格进行对照比较,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修辞的了解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选用好的例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修辞赏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词汇、句式、修辞三方面考察400条儿童图画书标题的语言特征,归纳出如下规律:1.词汇运用方面:动物词汇、身体词汇和第一人称代词"我"多成为标题的主体;2.句式选择方面:与成人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图画书的标题多选择完整的句式入题;3.修辞方式运用方面:主要限于拟人、重叠和摹声这三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其中,运用较普遍的是拟人,重叠和摹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高怡菡 《海外英语》2012,(16):216-21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沉默同样能传达丰富的信息,甚至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然而,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沉默的理解也大不相同,这些差异往往会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解。该文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沉默现象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定义,以及东西方文化对待沉默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从而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或许是当前国内高校使用最为普遍的一部现代汉语教材,然而即便是其最新的版本(增订四版)也存在诸多问题,它们分布于该教材的每一章:从开始的“绪论”一直到最后的“修辞”。有必要指出并修改这些问题以便未来更好地修订,从而帮助大家不断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朱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45-48,53
具体分析了各种修辞原则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不同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目的原则是修辞活动基本层次的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出发点;美的原则是修辞活动高级层次的原则,是修辞活动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体原则是最全面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主体层次发挥作用;而合作原则在修辞活动中的适应性不是太强,是可以违反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就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关修辞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修辞不仅仅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问题,而应该是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和创新的问题;语言没有阶级性,修辞的技巧也没有阶级性,应向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学习,而不仅仅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修辞与逻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修辞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换个名称,换个说法”并不都是“借代”;“对偶”也不是“对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