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洪霞 《考试周刊》2011,(54):27-27
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富含理趣,苏轼诗歌同样也体现出这一特色。本文对于苏轼诗歌理趣化的成因、在自然风物和世风人情两个方面的体现作了分析,肯定了苏轼为诗歌作出的贡献,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树立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轼《有美堂暴雨》摹写暴雨,以景物描写为主体,背离诗歌言志抒情的基本原则;采用赋法、赋体和散笔调。后面两联一句一喻,连用四喻。此诗体现了苏轼诗博喻的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宋诗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宋诗与唐诗卓然有别,宋诗美学旨趣追求“平淡至味”。苏轼就是宋代诗歌“平淡至味”美学旨趣的最高自觉者和创作实践者。苏轼诗歌创作的“平淡至味”美学旨趣的形成是一种历时性的总结.而又与其生存状态,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史中,唐诗是无可争议的顶峰,宋诗承其余绪,虽始终未能摆脱唐诗影响,但宋朝也诞生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他们对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宋诗风格的形成宋诗的沿革起自"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  相似文献   

6.
宋诗"尚理"("尚理"指用诗歌表达哲理的内涵)特征是中国诗史上一个十分有探索意义的命题,而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研究他诗歌的这一特点,对宋诗的认识和评价都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苏诗"尚理"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苏诗尚理的艺术特点两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理趣是宋诗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而作为宋诗的代表作家苏轼,在理趣的创作上成就突出。本文全面论述了“理趣”的特点,苏轼理趣诗的表现手法,并探讨了苏轼善用理趣的源由。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而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另一座高峰。但是由于唐诗已经达到无法超越的高度,无论艺术表现上还是内容题材上宋诗都无法与唐诗相媲美,所以宋人选择了另辟蹊径。宋代诗人为了突破唐诗的束缚,自成一家,通过交融、借鉴、整合、改造,通过移花接木式的文学联姻,孕育出了一代"诗界维新"的奇葩,形成了"以议论为诗"的特征。而这其中又以苏轼、黄庭坚的诗歌为代表,从而使宋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具体研究宋诗"以议论为诗"的起源发展,并探究该特征的形成因素,同时分析该特征的功过。  相似文献   

9.
苏轼《琴诗》以琴声为喻阐释佛教缘起的道理, 是佛经寓言譬喻影响下的产物, 体现了苏轼诗歌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宋诗是来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不仅因为宋诗有一个阵容庞大的作家群(《宋诗纪事》载有作家3800余人《宋诗纪事补遗》又增补了3000余人).而且诗作数量之众.诗作者个人存诗之多,为历代诗坛所仅有.如陆游一生写诗近万余首;杨万里诗积至2万余.今存4200百余首:苏轼存诗4千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苏轼。苏轼诗歌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精诚实践、对道家文化的个性诠释以及对北宋书画文化的彰显,由此形成了苏诗的文化底蕴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3.
宋诗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六个阶段 ,描述宋诗的发展历程。认为宋初诗坛主要是模仿唐人 ;欧阳修和“苏梅”崛起后 ,诗风为之一变 ;到王安石、苏轼手中 ,宋诗不同于唐诗的时代特色得以确立凝定 ;江西诗派继起 ,建立起新的创作范式和审美规范 ;随后的南宋四大家 ,又把宋诗推向新的辉煌 ;宋末诗坛总体上呈下滑趋势 ,只有文天祥等人的诗歌 ,给宋诗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相似文献   

14.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七古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诗体,最早呈现宋诗风貌,这和当时的北宋诗文革新有关。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等’人的诗歌革新精神,并且转益多师,以其雄放超拔的笔力创变开拓,使其七古与李、杜、韩并列于诗史。  相似文献   

16.
宋诗鉴赏题可采用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思维方式,也可结合宋诗总体风格,紧扣流派特点进行赏析。宋诗入选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已形成一种态势:2004年北京、重庆、福建3家选用了3首宋诗;2005年全国卷Ⅲ及天津、辽宁、浙江、山东、江西、  相似文献   

17.
胡适提倡新诗运动,反抗旧体诗,是在对晚清宋诗加以批判的同时,对宋诗原型进行再阐释下的一场诗歌革命。他发掘了被宋诗派遮蔽的宋诗白话传统,并将宋诗以文为诗的传统发挥成"作诗如说话",为新诗再造了一个新的宋诗传统。胡适所做的,就是以现代的需要重新阐释和规定宋诗。  相似文献   

18.
对于宋诗的研究,有学者以纵向的时间为经,以横向的思想交汇、地域诗社等为纬,作过条分缕析的探究。然对于紧跟在唐代诗歌显峰之后的宋代诗坛,如果我们将她隔离于唐,或者盲目地“祧唐祢宋”,甚至发些孰优孰劣的论断,都是对宋代诗歌的缺少论据的妄议。所以,可以试从大家入手,打通唐宋二代,从苏轼与杨万里,对李白诗歌特色以及诗技的承继和创新上,探索唐诗与宋诗的一点联系。  相似文献   

19.
宋诗从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具有自己的特色,注重文字、才学和议论。作为宋诗代表作家黄庭坚的诗歌也不可避免地体现了这一主要特征,本文着重从这一角度解读他的诗作《清明》。  相似文献   

20.
夏帅波 《文教资料》2011,(36):216-218
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浓.更可由此探索宋诗特征的佛学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