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仙人进入学作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创作,后来又有董永、弦超包括黄帝的故事。但是,严格地讲,以上飞升成仙的故事并不属于真正学意义上的创作。鲁迅曾明确断言,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始有意为小说阶段的来临。而唐朝又是道教的繁盛时期,道教一度成为国教;由此,道教或道教思想才真正成为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和影响着民族化心理。体现在学创作中,就构成了仙境对凡尘的巨大诱惑力和召唤力,历尽尘劫终成正果的修道过程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深层宗教领悟等几大主题。  相似文献   

2.
道教宫观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许多宫观已成为旅游热点。它们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论文从宗教节日、传奇故事、文物古迹、特殊的建筑风格等不同方面探析其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作为道教文化的宣传者,唐传奇吸收道教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阐释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展现了自身的独特生机。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理论与唐传奇紧密结合,道家深奥的学问借助唐传奇的文学体裁得以通俗易懂地展现。唐传奇与道教有着多重关系,除了互利的方面外,道教具有禁欲思想,而作为文学,唐传奇具有人文情怀和启迪作用,二者在宣传"人欲"方面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道教"一词属于公共词汇,基本含义乃是"教化之道""道德教化""关于‘道’的教导、教义""‘道’之教说"等,"教派"含义并不明确,宗教性比较淡薄,词性为名词或动词,其具体的对象指谓存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墨家用来指称儒家,元明时期又可以指称理学,东汉后期的汉译佛经中用以指称佛教自身、佛教教条、佛教所称外道。东汉后期的道书中开始出现"道教"用例,但是难以信据。南北朝时期在世俗文献及佛道论争的文献中开始出现"道教"与"佛教"对举的用例,但是"道教"一词并非宗教道教的专称。隋唐以后的道书及世俗文献、儒释文献中开始倾向于将"道教"一词作为宗教道教之称,但是亦非宗教道教专称,其他义项及用例并未废止。  相似文献   

5.
世俗女性人物的悲剧美是越南《传奇漫录》女性形象中极为独特的一类。《传奇漫录》中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11个故事中,世俗女性人物悲剧美的代表故事仅3篇,却集中反映了越南封建社会风貌、制度以及古代女性价值观和传统思想,充分揭露了越南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中常有这样一种"神画"传奇故事:由于男子痴迷,画上美人传奇般地来到现实世界,与该男子结为奇缘;历经一段时间的世俗幸福生活,终因女子容貌过美或行为超常而被某好事者指为妖;面对男子突如其来的猜疑,美人痛返原初画卷。这种"神画"传奇故事母题之所以历久弥新,固然有受到民间传说、宗教佛理禅意影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传统社会"视美为仙"、"认美为妖"等传奇化认知心理蕴含着"画似真"、"真如画"、"美为妖"、"真是幻"等审美经验。具体说,在这种"寓理于事"的传奇化"神画"故事中,画中美人之所以能够走下画面与现实人物发生艳遇,主要是因为"画中人"特别传神,容易令人产生活灵活现等审美幻觉,故而演化出富有幻想的传奇故事。可以说,这种传奇化故事叙述包含着"艺可通神"、"情可通神"、"情中含淫"等褒贬兼备的传神美学原理,是抽象传神魅力的具象化传奇诠释。  相似文献   

7.
汉初经学中的亚宗教生死考验故事与道教传记中的宗教生死考验故事分别源于先秦儒家、道家的思想传统,都以故事的形式传达出通过生死考验是达到理想境界的重要环节。两类生死考验故事因为创作方法、创作目的、思想基础不同,呈现出以对话为主体和以描述性语言为主体、简略和生动的不同叙事特征。在审美内涵上,宗教生死考验故事呈现出喜剧的底色,而经学亚宗教生死考验故事则传达着崇高的悲壮。道教生死考验故事的部分内容及观念深受儒学的影响,反映出道教对于儒学的自觉接受和吸纳。  相似文献   

8.
道教人物传说故事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传说类型,其中有一部分传说是道教与世俗的“侠义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对这一部分进行了类型归纳,称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型传说,下分两个亚型。笔者试通过对该型传说的文本分析,挖掘其中包含着的广大下层民众所认同的“侠义精神”的内涵,剖析“侠义情结”与道教相契合的有机性,并进一步从群众创作此类型传说的角度和方式的解读中揭示他们本真的生存状况、文化心理和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9.
宗教精神是戏剧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神仙道化剧体现了浓郁的宗教因素。马致远现存神仙道化剧四种,主要以道教中神仙人物的宗教行迹与仙道传说为题材,体现出道教长生乐道的宗教精神,反映出元代道教宣传全真教教义观念的独有特征。作为元代社会现实的产物,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全盛时期相比,中国传统的宗教———佛教和道教在明代虽然进入衰落时期,但是却呈现出另一种特征,就是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从这个角度说,明代的宗教对民间世俗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细致和深刻。这一影响充分地反映在明代民间日常生活中流露的宗教情结上,体现在明代宗教仪式、宗教场所职能的世俗化和宗教语言的生活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