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治国必治边,强国必强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为祖国的“强边”建设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这一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推动边境地区发展、改善边民生活、促进祖国边防稳固指明了方向。从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出发,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强边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并从建立与提振守边榜样认知、开展与加强守边榜样学习、设置与传达守边榜样期望等多维度推进。  相似文献   

2.
在西汉奏疏中开始出现“劝农”、“守边”等词,反映出有汉一代言兵事类奏疏中所蕴含的后勤保障思想.同时,作为大一统时期的公文,此类奏疏也在同时期文学风尚的影响下体现出丰富的文学意蕴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长庚从政三十余年,两任伊犁将军。简要论述了其生平、从政历程,着重对其两任伊犁将军期间对俄交涉,推行新政进行评述,凸现长庚守边卫国精神,突出其在新疆近代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之便,我有幸在梁寒冰同志所编《历史学理论辑要》一书出版以前,尽先读了那部八十余万言的原稿,其中包括五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以及由编者缩写的提要.对于一个史学工作者来说,这实在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学习.现在,《历史学理论辑要》已由中华书局出版,特将我阅读与学习这部书的点滴体会,略述如次.一《辑要》的性质与编辑特色《历史学理论辑要》(以下简称《辑要》),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理论资料汇编.尽管编者为这些理论资料另撰了十余万言的"提要",因而使这部资料汇编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但从根本上说,《辑要》的性质仍旧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6.
《皖政辑要》全书载有大量关于清末安徽近代实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思想。《皖政辑要》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该书的编纂者在梳理、总结这些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在安徽发展近代实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探索,从而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如何发展安徽近代国民经济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今年江苏卷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为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如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贸易须知辑要》入手,着重分析晋商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学过“申商刑名”法家学说,与贾谊同是汉初杰出的法家。汉文帝刘恒时,任过博士、太子家令,建议皇上用法家“术数”教皇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使法家路线后继有人。“匈奴强,数寇边”,晁错上书言兵事,后又上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公元前一六四年,文帝举贤良文学,晁错在回答文帝所问关于治国大计时,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勋,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汉初统治者坚持法家的正确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汉景帝刘启时,初任内史,后任御史大夫(副宰相),很得景帝信任。他继承贾谊的思想,“言宜削诸侯事”,  相似文献   

10.
道经在明中后期先后出现了官方编纂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成为保存清以前道教典籍的重要文库。清代的官方未编纂道教丛书,而民间编辑道经的风气颇盛,影响最大的当推《道藏辑要》。其突出的学术价值在于该书收录了一些明代《道藏》未收经书,而这些增衍的道经则又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清代新变方向的重要文献。在这些经书中,题名吕岩的文献共计二十二篇,从以上的学术角度看,这些吕祖文献同样是我们窥察吕祖信仰变迁特点的重要材料。我们在《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介绍了十部经典,本文再从《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六部经典,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一西汉文帝时期,最严重的外部威胁就是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其时,晁错为太子家令,遂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上书《言兵体三章》,陈述了制服匈奴的基本方针,嬴得了文帝的赞赏。接着,晁错又上书《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提出了移民实边的政策。这项政策进一步确定了逐步制服匈奴的具体措施,把移民“守边各塞”和开垦荒地“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连同一起解决。“守边备塞”是摆在当时统治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早在秦王朝时就采取了征发远方戌卒备边和移民实边两种办法。但秦统治者只是依仗行政暴力强制推行,终于激起民变。晁错认真地总结了秦王朝速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罗常培先生在一九四九年发表的《汉语方言》中专门写了《玉溪方言》一节(原文载《云南史地辑要》第五篇。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民国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版),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系统地研究玉溪方言的一篇专著,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方言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原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11月第一版)中,收有两种明、清时代的三弦谱式,它们分别是: 1.《新锲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第十七卷(八谱门)之[三弦谱  相似文献   

14.
皮肤革dīfūgé“皮”是指动物、植物的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安:哪里。傅:附着。)马中锡《中山狼传》:“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fǔ斧),皮可(革享)(kuò扩),骨角且切磋为器。”(脯:用作动词,制成肉干。(革享):用作动词,制成革。切磋:磨制。)晁错《言守边备塞疏》:“木皮三寸。”《汉书·高帝纪》:“以竹皮为冠。”  相似文献   

15.
张鹏航 《德育信息》2002,(10):24-25,33
张行简在《熟中琐言&;#183;端品》中云:“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陆世仪在《思录辑要》中也说:“人品不端,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也”。品端身正是教师为师立教的根本标准和应有的重要师表风范,只有“慧中”方能“秀外”,只有“德馨”言行才能透示出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和民间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今年两岸三地在芮城永乐宫隆重纪念吕祖诞辰1208周年,堪称旷世盛典。为了纪念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圣贤,本文在清代《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十部经典。做出提要,以此纪念前修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文本无数,尤觉《过秦论》伟大。笔力的流畅,气势的充沛,彰显出文学的生命力。阅读经验的碰撞,让心灵的思索愈加明朗。政论笔力的滥觞将成为论述文的一座无形丰碑,激发我们无穷的智慧,于微探西汉鸿文处显真正的笔力。一、文学力量的生命与气势一接触文学,便与鲁迅先生在人生长河里相遇。对《汉文学史纲要》中先生评论贾谊的《过秦论》等文章说:"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既为之振  相似文献   

19.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20.
四川成都二仙庵方丈阎永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刊《道藏辑要》时将朱道生翻刻八卷本《张三丰全集》进行校订,并增补《无根树词注解》与《如意宝珠》各一卷,作为17种新增道书之一,收入"续毕集"。此书在清代共有3种刻本,体例不一,内容有别,优劣得失,兼而有之。考察阎永和重刊本的时代背景、版式特征、补辑内容以及文献价值,有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这部道教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