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鲮鱼     
王长工 《钓鱼》2013,(22):21
鲮鱼一般指土鲮鱼,又称"白鲮",淡水可钓鱼种之一。硬骨鱼纲,鲤科。暖水性鱼类,分布于我国华南及西南水系中。长江水系中的湖南、江西的支流湖泊中也偶尔可以钓到,但数量极少。鲮鱼体侧扁,稍长,体被银灰色鳞片,口小,下位,有短须两对。体长约20~30厘米,胸鳍上方数鳞具暗斑。鲮鱼最大个体500克左右,栖息于水域的底层,杂食性,主要以附着的藻类为食。鲮鱼生长快,吃食凶猛,肉味鲜美。钓取时以普通鲫鱼钩沉底钓,蚯蚓、蛆虫、面包虫及糟食小团,皆可用来钓取。鲮鱼的吃钩动作与鲫鱼相仿,但稍快。广东钓手喜欢用三向钩蘸粉钓之,钓获很多,但弊在易伤  相似文献   

2.
徐国刚 《钓鱼》2006,(8):41-42
二、泰鲮的垂钓技法泰国鲮鱼又称“露斯塔鲮鱼”简称“泰鲮”,原产于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传统的养殖品种。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从泰国引进养殖,80年代人工繁殖成功。鲮鱼形似草鱼,腹部圆,无腹棱,头部扁平,口下位,有须2对,鳞片大,尾鳍分叉深。体色为青绿色,眼红色,外露水面时有蓝色金属光泽,腹部灰白色。泰鲮为温水性鱼类,喜底栖生活,适宜水温为10~37℃,适宜生长水温为30~35℃,水温在6℃以下即会被冻死,故此鱼在长江以北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泰鲮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饲养一年可达500~700克,两年可达2000克,最大的可长到数十千克。泰鲮食谱…  相似文献   

3.
杨伯诚 《钓鱼》2006,(9):41-41
三、土鲮的钓法鲮鱼又称雪鲮,简称土鲮、鲮公等,属鲤形目、野鲮亚科、鲮属,是亚热带常见淡水鱼类,是海南、广东、福建、广西和云南省的重要养殖对象鱼。土鲮体长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口小,下位,须二对,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背鳍无硬  相似文献   

4.
罗爱田 《钓鱼》2007,(4S):39-40
野鲮,即泰国鲮鱼,属热带鱼,气温4℃左右可见有冻死,气温0℃以下则满池漂白。外形与土鲮相似,嘴小,但尾鳍和土鲮有明显差别,土鲮尾叉深长,野鲮尾叉要浅,腹白背乌,鳞片偏细,青灰间红(小的色淡),食性与土鲮大致相同,长势迅速,一年可长到1~2千克!因而个体比土鲮大得多,笔者钓到最大的一条竟近10千克,堪称“鲮中之王”。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永安市钓友郑乐中来信说,去年“五一”节前,他和几位钓友在长汀涂坊水库钓获两条重2000克的被水库管理员称作“鳕鱼”的鱼,并附来照片一张(图1)。他们不知道这是否叫“鳕鱼”,故来信求答。信中对鱼的特征做了如下描述:体扁平,银白色,靠近头部两侧各有一道蓝色闪光斑,胡须一对,背鳍宽大高耸.尾鳍开叉特别大。答:根据照片和来信所述,我部查阅了鱼类图谱。在淡水鱼类中没有“鳕鱼”,海鱼中有“鳕鱼”,也称“大头鳕”,但不是信中所说的鱼。在淡水鱼类中有一种鱼和你们钓获的鱼极为相似,它就是“鲮鱼”(图2)。鲮…  相似文献   

6.
杨伯诚 《钓鱼》2006,(7):42-43
鲮鱼的种类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的品种是麦鲮、泰鲮和土鲮,它们同属鲤科,均为温水性鱼类,其习性活跃,喜欢集群,活动范围广,嗅觉灵敏、行动敏捷,游速快,力大而持久,是钓友感觉好、钓得爽、刺激性强的品种之一。下文介绍三种鲮鱼的习性、嗜好、钓法及技巧。一、麦鲮的钓法麦鲮全称为麦瑞加拉鲮,是上世纪90年代从印度引进我国试养的新品种鱼,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池塘混养的优良品种,是两广和海南、福建、云南省一带重要经济型鱼种。麦鲮形状很像草鱼,身体较长、近似圆柱形,腹部圆而平直,背鳍处微隆,尾鳍宽,为深叉形,眼为红色。麦鲮为底栖鱼类,喜活…  相似文献   

7.
怎样钓野鲮     
野鲮,又叫鲮鱼。其模样有些像鲤鱼,江、河、湖、水库、大山塘水域,都能繁殖生存。多数在250~2000克,大鱼较少。野鲮,机灵力大,游窜快猛,寻食积极,荤饵、素饵皆食。雄性野鲮鱼臀鳍较长,雌性鲮鱼臀腹较圆肥。该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水域较多,产卵期约在五六月份。既吃蚯蚓、鸡鸭肠段、蚕虫、蜂蛹、牛肉丁、虾子等荤饵,又吃玉米窝头加酒糟、饭团粒、熟红薯、熟芋头和商品钓饵中的鲤鱼、鲮鱼、鲫鱼等钓饵。野鲮鱼,喜欢栖息在水域温暖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域中,库湾、出水口、水草茂盛水域,常有其踪迹。清晨和黄昏时辰,野鲮鱼寻…  相似文献   

8.
张宝恩 《中国钓鱼》2001,(11):15-15
鲮鱼又称为鲮公、土鲮鱼、雪鲮,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天然水体中都有分布,是华南的主要养殖鱼类。就广西境内而言,在自然水域中,鲮鱼的地理分布和温度有密切关系,水温低于13℃的水域无鲮鱼的踪迹。 鲮鱼的体型为梭形(如图所示),略侧扁。头较小,最前端吻圆钝。口向下较小且呈弧形,上下唇的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7,(7)
野鲮,即泰国鲮鱼,属热带鱼,气温4℃左右可见有冻死,气温0℃以下则满池漂白。外形与土鲮相似,嘴小,但尾鳍和土鲮有明显差别,土鲮尾叉深长,野鲮  相似文献   

10.
杨天举 《中国钓鱼》2006,(10):17-18
邕江以水力资源丰沛,鱼类品种繁多而成为壮瑶苗侗汉等民族钓友的垂钓乐园。邕江系来自桂西的左、右江合流而成,经绿城南宁二弯四绕后一路东进汇西江、珠江,注入南海。邕江是条大江,主河床宽均300米,江面宽600-1000米。岸边水深1.5-4米,江心最深处30多米,洪水期最高水位80多米,主要鱼类有:鲤鱼(红鲤、青鲤、禾花鲤、麦溪鲤、青竹鲤等)、鲫鱼(银鲫、白鲫、黄鲫、乌鲫、土鲫等)、鲮鱼(土鲮、泰国鲮、孟加拉鲮)、草鱼、青鱼、鳊鲂、鲢鳙、鲶鱼、塘角、赤眼鳟、大刺鳅和蓝刀、马口等。  相似文献   

11.
手竿钓鲮鱼     
鲮鱼,也叫野鲮、上鲮,属鲤科鱼类,喜温怕冷,食谱很广,鲮鱼生性活跃,行动敏捷,嗅觉灵敏,喜集群抢食,在水域中活动范围宽,水底层、中层、水面四处游弋觅食。一般早晚在水面表现较为活跃,中午在溶氧丰富的中层或底层觅食。因鲮鱼力大,游窜速度快且耐力持久,用手竿遛鱼情趣无穷,加之鲮鱼基本上是全天候索饵,少了许多无望等待的苦恼,因此用手竿钓鲮鱼的方法一经流行,便受到广大垂钓者的喜好。  相似文献   

12.
识鲮 钓鲮     
在我国两广广泛养殖的鲮鱼主要有我国土生土长的鲮鱼(土鲮)和从国外引进的麦瑞加拉鲮(墨鲮、加拉鲮)、露斯塔野鲮(野鲮)这三种。它们性相近而习略有别。钓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鲮鱼的习性及体型特征1.我国的鲮鱼又名土鲮鱼、鲮公。体呈梭形略侧扁,头小,吻钝,口下位,有须一对。头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长且尾叉深,鳞片中等大。体侧胸鳍后上方有数片宝蓝色半月形斑纹  相似文献   

13.
昕东 《垂钓》2008,8(10):28-30
大概在九几年的时候,柴河水库的鱼家族中又多了一族新贵。没人知道它们从哪儿来,也没人知道它们是哪种鱼类,皆因其外表形体与蒙古红鲐及鲮鱼酷似,故而得名——红鲮。  相似文献   

14.
鲫鱼生性乖巧,外表可爱,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鲫鱼适应性好,繁殖力强,又耐寒。其耐寒抗寒能力是草鱼、罗非鱼、鲮鱼等鱼类无法可比的。在气温比较寒冷条件下,草鱼几乎已进入冬眠状态,而罗非、鲮鱼几乎被冻死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雨后浮钓鲮     
梁富容 《垂钓》2005,5(4):41-41
我们桂中地区的鲮鱼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鲮,叫白鲮(又叫白米鲮和土鲮),体呈梭形、略侧扁,头小,嘴向下,吻较钝,须一对,头部和背部呈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长,尾又深,鳞较小,成年鱼500~750克。是本地重要的养殖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野鲮,又叫草鲮,即泰国鲮鱼,属热带鱼类,笔者钓起的大鱼每条常有十多斤,较之不上斤的土鲮,那简直是“巨无霸”了。此鱼贪食,下口重、咬钩猛、食性较杂,荤、素不拒,酸、甜齐食,劲儿比同等斤两的鱼要大得多甚至大数倍。一旦中钩,即疯狂外冲,大物往往还连连跃出水面,作垂死挣扎,故引遛大野鲮非常过瘾!下面谈谈开放鱼塘冬钓野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11)
鲮鱼的种类多种多样,我这里讲的主要是我们本地的白鲮(又名土鲮)、野鲮(又名泰国鲮)和麦鲮(又叫麦加鲮)三种。它们同属鲤科类,生活习性活跃,嗅觉灵  相似文献   

18.
梧州钓鲮鱼     
珠江流域在梧州市一段,是鲮鱼排卵地,有大量的鲮鱼可供垂钓。每年四月至十月问均可垂钓。不过,因为特殊的水情环境,各地采用的钓鲮法在梧州很难实施,为钓到鲮鱼,梧州人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具特色的钓鲮法。 一般情况下,梧州钓法采用的钓具有:长七十厘米左右的小轮  相似文献   

19.
杨美健 《钓鱼》2007,(6S):39-39
鲮鱼的种类多种多样,我这里讲的主要是我们本地的白鲮(又名土鲮)、野鲮(又名泰国鲮)和麦鲮(又叫麦加鲮)三种。它们同属鲤科类,生活习性活跃,嗅觉灵敏、行动敏捷,喜欢集体群游,活动范围广阔,随着季节的不同和气候的变迁在水底层和中上层游弋觅食。在水库中钓鲮鱼,必须掌握它的特点,“对症下钓”,否则不是空手而归就是收获甚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5,(17):28-28
谁说鲮鱼饵料只能钓鲮鱼?钓不到鲮鱼的鲮鱼饵当然不能算是好饵料,但如果一包鲮鱼饵既可以上鲮鱼,还是鲫鱼的最爱,那么,这肯定是一包不可多得的好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