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狼图腾》的创作具有隐性的战斗思维意识,"狼"意象的战斗精神价值、"狼"故事的战斗结构思维以及"狼"文化的战斗现实反思等都赋予读者新的小说解读视角与价值生成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林鸿 《巢湖学院学报》2015,(1):144-147,160
《与狼为伴》是安吉拉?卡特根据之前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而改编的短篇小说。卡特看到了许多传统的童话故事中因受父权文化影响而存在的歪曲女性的成分,故而对其进行改写,并在其中注入了女权主义思想。在《与狼为伴》中,卡特保留了原童话中诸如小女孩和其外婆这些女性角色,并塑造了另外几个女性形象。大体而言,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保守、消极、软弱的传统女性,另一类是觉醒并富于反抗精神的新女性。通过对这两组女性角色的不同命运进行分析,可以探究卡特在这篇小说中倾注的女权主义思想。在这篇小说中,卡特批判了父权体制下传统女性保守、被动的思想,讴歌了觉醒与解放了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在家族文本中,"围城意识"与叙事形式是一种双向阐释、互相印证的关系.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可分解为三个阐释向度:家族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即故事生成);家族故事的纵向聚合关系(即叙事模式);家族故事的语言构成机制(即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5.
运用吉尔·德勒兹的“生动动物”这一概念对《狼图腾》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狼图腾》不是在宣扬“克分子”狼的暴力、野蛮、残忍、嗜血和弱肉强食、强者为王、损人利己的“狼道”,而是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命经验,展现了“分子”狼的感受和感知,展现了人的“生成狼”.生成狼不是模仿“克分子”狼的血腥、残忍、贪婪、邪恶,而是要看到或想象“分子”狼具有怎样的“感知”和“感受”,让“分子”狼具有的或假定“分子”狼具有的生命力穿越人自身,让人具有“分子”狼的诸种感受.生成狼是在人和狼之间找到一条逃逸线,摆脱华夏儒家文化限制、束缚良民顺民的一切规定,从而重新接近“非个体、非有机的生命”,通过不断地欲望生产生成差异,增强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狼王梦》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母狼紫岚为了实现"培育狼王"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当梦想在黑仔、蓝魂儿、双毛身上次次落空后,仍没有灰心,把希望寄托在狼孙的身上,最后为了保护狼孙,与金雕同归于尽的故事。沈石溪曾说过:"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具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的小说更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  相似文献   

7.
由于安洁拉·卡特在其作品中有意识地、积极地探讨关于性与性别的议题,她对传统童话故事的重新演绎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文学批评家的关注.文章分析了短篇故事集《血室》中卡特是如何解构性别规范的,并选取该故事集中的三篇故事——《里昂先生的求婚》、《血室》以及《老虎的新娘》作为文本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了雅克·拉康和朱迪思·巴特勒的理论,探讨卡特是怎样揭示并解构了传统童话故事里暗含的性别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狼》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收录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所以《狼》从体裁上来说是一篇小说。很多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基本上按照小说三要素来展开,即按照"遇狼——惧狼——防狼——杀狼——笑狼"的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进而分析文章的主旨,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设计太过生硬,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开放性,类似于"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  相似文献   

9.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野人嘎嘎》故事是流传在宜昌地区的民间故事,《小红帽》是《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两者都属于"AT333贪吃的狼"型故事,但是因为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陈献出不同的故事文本。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