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灵派为乾嘉诗坛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的一大诗派,其后期主要代表有孙原湘、王昙、舒位、张问陶等。比较之下,孙原湘就诗论而言,虽无正式的论诗形式,内在精神却比张、舒等与性灵派主将袁枚更接近,更具性灵派风尚;就创作而言,也许内容、境界上或有不及舒、张者,而表现手法上却往往能以巧思、神韵胜人一筹,更能体现性灵二字;就与袁枚的交往而言,相对于其他三人也更为亲近,因此,堪称性灵派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性灵派三大家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性灵派三大家袁枚、赵翼、张问陶,以文学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其排序自然是袁、赵、张。但他们先后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乾嘉诗坛流派纷呈,宗法取向不尽相同,以袁枚、赵翼为代表的性灵派诗人独树一帜。赵翼身为性灵派的副将,增强了性灵派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保持着独特的个性。从个性、创作、理论建树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赵翼与主将袁枚“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性灵派”以“求俗”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性灵派”世俗化的创作倾向不仅表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明清之际理学、心学的发展,市民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都是“性灵派”文学创作俗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严羽诗学对明清时期的“性灵”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严羽论诗主张“吟咏情性” ,直接影响了“性灵”派的诗歌表现真情的观点 ;另一方面严羽提倡“学古” ,这又与明代公安派的反对复古和清代袁枚的“学古”而在“著我”的诗学主张相悖 ,对明清的“性灵”派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水的性灵化——论袁枚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性灵派主将袁枚于诗标举性灵说,其山水诗大多实践性灵说观点。袁枚的山水诗主要特点是主体意识强,山水景物被性灵化即个性化、拟人化,其实质乃是诗人性灵的对象化。他的山水诗题材、体裁多样,意象活泼空灵,富于生气,具有情趣,不排斥用典,尤长白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为推动清代山水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林语堂“性灵说”的基本内涵,并将它放到中国古代“性灵说”理论发展史和林语堂所接受与改造的浪漫主义、表现派理论坐标中进行综合考察,揭示林语堂以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对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理解,对传统的“性灵说”理论所作出的创造性的综合与改造。并从文体论的层面,对林语堂的“性灵说”理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学界一向将创新精神视为赵翼诗学的核心内容和独特价值,并当然地被放在性灵派的理论框架中加以阐释,而并未追问其理论出发点。从赵翼对才名的焦虑和对文学价值的悲观态度入手,说明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出于超越前人的渴望,其背后的动力乃是"影响的焦虑"。赵翼论诗虽同样以自抒性灵为要旨,却只不过视为创新的手段,而不像袁枚那样以之为目的。随着年至耄耋,老境寂寥,他对诗歌的观念有所变化,逐渐由求"新"转向求"工",甚至放弃了与前人争新的意识。这无意中呼应了诗坛正涌动的自我表现极端化、绝对化的思潮,成为嘉、道诗学中绝对自我表现观念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性灵说溯源     
考察整个南朝文学文论,发现“性灵说”在南朝已初步形成。以范泰、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南朝作家所言说的“性灵”,是指生命本真的自然天性,包括心灵本真的自然情性。从而奠定了“性灵说”重真性情、崇尚自然与个性的核心思想。“性灵说”在南朝初步形成,佛教大乘涅架学佛性论思想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谢灵运是以“性灵”体现佛性的一个典型。南朝“性灵说”体现了对人“心”的重视,重视体现人本真情性的“心”的灵动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性灵派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性灵”说的主张,使清代诗歌获得了彻底的解放,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皆抒写真性情,从这种真性情中体现反对封建、追求民主的进步精神;在艺术形式方面努力摆脱前人束缚,绝去依傍,随意而为,大抵则趋向于通俗自然、活泼风趣。  相似文献   

11.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2.
性灵派和浪漫派是中西近代文学史上两个具有革命性的文学流派,皆重自我情性之抒张,创作之自由,及重视民间文学,崇尚有机自然观.但前者因其“形下”而走向世俗人间,执着于现世的感性情调(自然之俗化);后者则由自我之情走向了“形上”的宇宙情怀,沉浸于神话的乌托邦(自然的神化).不管是“俗化”还是“神化”,两派诗学的共同旨归却是“消解主体,无我归真”;由“自我”到无我(自然)却是其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4.
明清性灵小品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但客观地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读者对明清性灵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该文以明清性灵小品反映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其社会批判的基本落点、组织方式和独具风格,认为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反封建意义的“叛徒”精神,令人尤其不应该忽视和抹杀。  相似文献   

15.
林巧敏 《文教资料》2006,18(22):65-66
“性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个词语。自30年代起,林语堂对性灵文学的提倡是不遗余力的。但他所提倡的“性灵”是结合了中西方以及五四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学观念而成的。本文试就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领域谈谈他的性灵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在小品文创作中的实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6.
对“性灵说”人文意义的阐释意在深化古典文学的研究、探寻其当代价值。“性灵说”的人文意义在于对本真之人及其情性的强烈关注,于宋明以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之外,探求着中国人本真生存的道路。诗论与对人本真的认识二而一的关系,是认识“性灵说”人文内涵的关键。从体用两个层面对“性灵”之“实”、“虚”问题向深向广探寻,显示着性灵说在集传统性灵思想之大成的基础上,对人问题认识、体悟之深刻。深入理解与灵性阐释“性灵说”离不开对“性灵”思想源流的辨析。“性灵说”成熟于明清时期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思想文化和文学渊源的。  相似文献   

17.
性灵,是徐志摩文学艺术中的关键词,也是其生命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性灵对他而言,不只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标准,而且内化到性格深处,外化到整个人生。"爱、自由、美"的单纯的信仰正是源于对性灵的推崇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比较了云间派与竟陵派、唐宋派、娄东派及虞山派文学思想的异同,认为复古主张与性灵思潮在明末文学中有合流的趋势。云间派的兴起正反映了这一趋势,不能因为他们主张文学复古,就简单视之为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安派领袖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了派模拟剽窃飞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了陋,力图集中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0.
袁枚的性灵说,继承前人的观点,有一定传承性,重要的还是针对当时诗坛流弊,在批判格调、肌理和评论神韵三派诗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清代四派诗论中有突出地位和影响,创造了同期诗学理论的最高成就,性灵包括性情与灵机两个方面,要求表现诗人真实而有个性特点的情感,充分发挥诗人的才能,灵巧机敏地创作出独具风格、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