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试用期时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  相似文献   

2.
流连 《职业技术》2007,(1):35-35
在各地求职热度升温之际。部分用人单位出现了招用新员工取代试用期员工的侵权新动向。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发出警示.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处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部分用人单位通过延长招聘期限不断以“新人换旧人”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3.
说起试用期,对于职场中人来说,谁都不陌生.有人认为,既然是"试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谁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需要什么理由.而事实上,因为试用期是计入到劳动合同期限之内的.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说.只需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就必须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违背法律规定,要么达不到解除劳动关系的目的,要么还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4.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为依据.就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一般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特殊约定的内容之一.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的今天,劳动者在就业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试用期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试用期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下面拟就有关合同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来说明在司法实践中约定合同试用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权益保护     
危险的试用期,你准备好了吗?试用期间有很多相关问题,包括试用期合同、试用期限、试用期担保、试用期离职等很多方面:第一,单独的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这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而如果约定试用期,则只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8.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9.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携手计生协为地区来京务工人员"量身打造"了一场"牛街地区务工者的梦"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本次竞赛将政策法规编成了百余道题目,涉及加班费、签订劳动合同、休产假等内容,让广大来京务工人员弄清了工作中应该享受的权益。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错)2、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一般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的今天,劳动者在就业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试用期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试用期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有些是由于用人单位对试用期的规定不了解所致,但也不排除少数单位故意设置“试用期陷阱”以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试用期侵权的几个镜头镜头一:你先来干活,试用期合格,马上和你订合同。这在现实中最为普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先试用,试用满意的,再订立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需要努力保证教育质量.到2008年,第一个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将要结束.评估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在企业管理中长期施行把头制度.把头制度的形成是西方包工制和中国传统“包头”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碰撞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俗文化在近代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体现.包工制转化为把头制度的文化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俗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对“外来的新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抵制和压抑.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性(即人身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制,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责任的利益平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服务期、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战时缓刑的认定与适用——兼析刑法第449条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时缓刑作为一种独立的缓刑制度既缺乏理论依据 ,又导致法律适用的无所适从。刑法第 4 4 9条关于战时缓刑规定的漏洞和缺陷较大 ,必须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用工建立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关系因“用工”这一事实行为而发生的规定缺乏法理考量,用工所建立的劳动关系是空洞的法律关系,用工不能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架空了《劳动合同法》所设计的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体系.从真实生活镜像和理性思维逻辑出发,很难否认劳动关系正是通过劳动合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重市场经济规律,依照劳动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最大效率地发挥劳动者潜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重市场经济规律,依照劳动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最大效率地发挥劳动者潜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劳资关系紧张,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劳资两利"的主张,即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和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教育来解决劳资争议等。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提高劳资双方的积极性,确定政府在劳资关系调节中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