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俞秋阳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9):88-89,98
针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以及公民在我国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民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高等教育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是公民系统学习政治知识、认识政治现象的主要场所;是接受政治熏陶,培养政治兴趣的主要场所;是培养政治参与精神,形成政治参与意识的场所;也是习得政治参与技能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周英东 《今日科苑》2010,(16):19-19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动因的复杂化、参与控制的困难化和参与能力差异化。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要增强网络执政意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实施政府形象管理,塑造公开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4.
庞达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12-212,207
公民社会作为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主体,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它强调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推动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公民社会背案下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明确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其优势;从公众、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中公民参与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应对、改善和解决公民参与网络弊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平台,基于这种空间所诞生的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提升和拓展了政府善治的范围与层次,推动了公民治理主体意识的提升,强化了对政府施政过程的监督.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崛起,也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需要提升网络主体自主表达与自我规避的政治参与意识,需要实施公开、透明、包容、高效的互联网管控方法,需要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合作共治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7.
公民作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直接行使者和直接承担者,亦是民主政治的管理者。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冷漠会直接导致民主政治的脆弱,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量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因此,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把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划分为利益动因、信念动因、服从动因和强制动因四个层次;把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然后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实践,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公民作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直接行使者和直接承担者,亦是民主政治的管理者.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冷漠会直接导致民主政治的脆弱,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量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因此.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为促使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分享与创造更多信息的可能.成为进行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新型政治传播渠道,但也导致了强势政治文化霸权的扩张,国家对政治信息控制的弱化以及公民信仰的消解诸多问题。针对网络化趋势给中国政治文化传播带来的具体影响,本文提出了网络政治文化的管理策略,使网络能够在中国政治文化建设中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粟多树 《学会》2013,(9):16-23
政治参与是政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对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其政治参与程度对我国基层政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制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状况不容乐观。在突破这一瓶颈的多种可行性方法中,鼓励和引导农村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拓宽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范围,进而实现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对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类型村庄农牧民政治参与的一般特点和差别的对比分析表明,汉族村庄中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较强的正式组织认同、较强的家族宗族影响、农耕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主导作用、利益竞争的隐性化、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参与并存、参与结果的多种可能性等特点,少数民族村庄的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认同、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的广泛影响、民族宗教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宗教精英的合作与制衡、特殊的利益界分、非制度性参与较为普遍、参与结果的可预期性等特点,多民族村庄中农牧民的政治参与表现为多元文化与习俗和平共处、民族交往程度高、汉族发挥的特殊作用、界分清晰的民族利益、多元民族构成导致的村庄民主、较强的制度性参与、参与结果的均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从政治文化角度看,离不开民主政治文化的培植、农民现代政治的人格提升、农民对政治制度运作规范的信心。民主政治文化的培植,需要在整合农村内部传统政治文化和农村外部现代政治文化基础上,发挥农民主体自身推进政治文化民主化转型的创造性;农民现代政治人格塑造需要农民在多通道的政治沟通中学会在表达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发展政治自我,在多元化的政治社会化中批量接受现代政治信息,在多样化的政治参与中形成对自身政治角色的理性认识;民主政治安排规范化是为了增强农民对村庄民主政治运作的信任,从而实际参与这一政治运作,形成民主的亲身体验,并于这种体验中逐步形成民主、理性和独立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4.
吴晶晶 《科教文汇》2011,(25):194-195
20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相信通过网络可以拓宽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空间,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程度。虽然网络的产生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但是我们在利用网络来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要考虑到网络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途径,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实现政治参与在网络空间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有效参与。文章对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的问题进行科学概括,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解决途径,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杨婵 《科教文汇》2020,(13):103-104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传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当前“管理学”课程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难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因中方技术能力较弱,外方通常缺乏与中方组建合作研发联盟的意愿,而是选择技术转让.中方企业提高其技术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是与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然后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研发.本文从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角度研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对外方技术转移模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得到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能够使外方选择合作研发联盟可能性增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昝金生 《科教文汇》2020,(13):24-26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孙子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创新新时代高校国防孙子文化建设平台,不断拓宽高校孙子文化教育方式,探索新时代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time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to develop a critical inventory of the forms, formats and method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implications and ambiguities. I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nalysing not only the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of participatory arrangements but also their constructive dimension, in particula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participation. Looking into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in the issue area of genetic testing in Germany and the UK the paper presents a typology of formats according to the way the respective public is constructed and identifies four major constructions of publics: the general public, the pure public, the affected public and the partisan public. Each of these enables certain speaking positions while foreclosing other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ain purposes of participatory arrangements in this issue area are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rather than political deliber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20.
张丽 《科教文汇》2012,(20):22-22,35
具体来说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已经由原来的"80后"变成"90后"大学生。因此先进文化的企业对当下高职院校尤其是企业创办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不仅能丰富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能为高职院校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范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尽早适应企业要求,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