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湖南党史人物群体举世瞩目,其人数之多、贡献之大,是其他各省无法比拟的。而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成长与形成与毛泽东的培养、教育、锻炼密不可分。毛泽东组建革命团体,形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骨干;办学校,构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主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构成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基本队伍;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培养革命人才;坚持反倾向斗争,给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成长与形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4.
在1925年至1927年湖南工农运动大发展时期,唐生智允许中共党组织及国民党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公开活动,为中共党组织在湖南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的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唐生智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和行为,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领导工农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生智率军北伐,横扫反动军阀势力,使湖南民众迅速觉醒,从而加速了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人才群对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爱国主义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忧国忧民、彻底革命;坚毅刚直、实干苦干;重视军事和武装斗争。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近代湖南人才的思想理论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加以改造,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成长为中国现代最出色、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世纪初在清政府鼓励下曾掀起过乡土教育的热潮,大量的乡土教科书问世.由长沙人辜天佑编写的<湖南乡土地理>及其配套的<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是湖南最早的一部系统的乡土地理教科书.该套教科书适应时代需要,填补近代湖南乡土地理教材的空白,普及了湖南乡土地理和历史知识;浸润在湖湘文化之中,激荡着爱乡爱国、救亡图存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规律,为湖南乡土教科书编写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近代教育体制的发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旧矛盾和斗争.最后由于戊戌政变的发生,湖南的教育改革被迫停顿,但它却为二十世纪初年湖南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10 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1910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湖南近代金融业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抗战前十年得到初步发展.抗战爆发后,湖南的金融业迅速转入战争轨道,成为西南金融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时湖南的金融业在健全全省金融机构、维护法币信誉、扩大经营业务、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近代以来湖南金融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形成了一些金融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促使了传统金融机构钱庄业的衰落和农村借贷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试析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论及湖南农民运动时,一直存在偏颇倾向,即只肯定和强调其历史作用而回避其历史局限性,未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其历史发展全貌,事实上,在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中,存在不少“左”的偏差或错误。我们对待湖南农民运动不能因肯定其历史功绩而忽视乃至抹煞其历史过失。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副刊的发生发展自始与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五四"时期,为了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副刊性质和作用的新的认识,从而带来了副刊的变革.从"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嬗变,我们可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它对"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从一个侧面窥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积极推进湖南现代化,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最终确立了湖南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并直接促进了湖南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湖南党组织的诞生,为湖南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迅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是近代湖南民主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湖南国共两党的合力以及北伐时期湖南军民的互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湖南农运高潮期间出现的某些幼稚和过分的举动,其主观原因是湖南农运的发展远远超过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是党处在幼年时代,农民党员更显得幼稚,共产国际的误导也给湖南后期农运带来了混乱,北伐期间湖南农运本质上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是我国杰出的外交活动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他主持了多项新政,其中最重要的是湖南保卫局的创办。湖南保卫局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反日爱国运动中,社会各界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同情与宣传,为长沙中韩互助社的成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宣传员在湖南的活动,促成了长沙各界进步人士联合发起组织中韩互助社.互助社成立后,联络报界人士介绍韩国独立运动,宣传中韩联合排日;在文化书社销售韩人在上海出版的排日杂志或书刊;组织大韩志士在湖南各地讲演排日主义;帮助在湘韩人,抗议日本人干涉他们的言论自由.因此,无论是在湖南新文化运动史、湖南人民革命史上还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它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是在洋务运动后期才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会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湖湘文化的近代化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同步,社会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都在这一过程中步入近代的行列。这个过程对湖南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的思想观点,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前,其逻辑起点已经产生;此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这一思想观点不断丰富,最后在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正式形成.其所含有的哲学意义和选择何种"主义"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这一思想观点的逻辑起点即哲学、伦理学"如大纛"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毛泽东在以"改造国民性"为宗旨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推动之下,在探讨"本源"、"宇宙之真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次,由于这一思想观点本身就内涵着"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因此选取何种"主义"就显得既紧迫又艰巨,既因为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又因为分辨一种"主义"是不是真理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维新时期,湖南有识之士面对列强的侵略,开始逐步摆脱过去的盲目排外思想,主张"文明排外"。"文明排外"是维新时期湖南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新式的反帝武器。从其思想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宗教、对外交涉、经济、思想意识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长沙文化书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热潮中继《湘江评论》之后创办的又一个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文化书社在湖南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革命知识分子,培养革命骨干;对党组织活动的经济支援和交通联络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湖南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