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是个歧义颇多的词,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哈耶克的自由思想重视了个人自由和自由的价值,论述了法治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然哈耶克的自由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孙淑文 《考试周刊》2007,(38):109-110
哈耶克是二十世纪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法治下的自由"。本文拟就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的法治思想作一简要分析,试对哈耶克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哈耶克的自由观在关于人类理性、自由秩序、自由基础以及经济与政治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哈耶克强调有限理性,导出自生自发秩序,进而将自由界定为法治基础之上的自发性自由;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人的主观的能动性,站在自觉自由的高度,实现了自由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自由获得了完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的法治思想是一个深邃而丰富的理论体系。本主要探讨了哈耶克关于法治的三个问题,并针对人们对哈耶克法治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惑进行了澄清并对哈耶克的法治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思想是深邃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含了"私有制是经济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对社会主义及计划经济的批判"和"经济自由是法治下的自由"三个方面。对于哈耶克的经济自由思想我们应给予理性的认识和评析,这对当前中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范围和法治健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法治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众化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政策的需要;对于公民而言,是公民自身幸福生活的需要。农村人口、城市自由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及其雇佣人员均是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探索出培育“法治观”的原则和途径,实现法治观“全面大众化”:第一,调动积极主动性是重要心理前提;第二,注重法治观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第三,教育内容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奠定了其自由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而他的个人主义有其独特这处,主要建立在“无知观”的基础之上,奉行的是他所谓的进化理性主义,或者说是波普所说的批判理性主义,这是理解哈耶克的钥匙,本文着重讨论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理论及他对唯理论个人主义的批驳,并分析了他对理性的理解与批判,试图从认识论的层面上对哈耶克的理论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8.
康德确立人类的先验自由后,进一步论证了人类自由发展历程:由进入社会状态前的野蛮状态下的野性自由发展到法治状态的法治自由,同时人类的理性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进入伦理社会即“上帝之国”。从而实现了人类真正的自由即伦理自由。在法治状态下作为政治目的的国家终将消失,其实质转变为“自由人的联体合体”。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康德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理想只是一个美妙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民主并不意味着“善”。“无限民主”(即不受法律限制的民主)会导致“恶”的产生;只有接受法律制约的民主即“有限民主”才能为人民带来自由和幸福,民主只能是法律下的民主。哈耶克的这种民主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由问题恒古而又常新,是思想家反复探讨的重要的论题之一。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自由哲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将自由界定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他探究了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步形成的各种制度,并提出了确保自由实现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的“政府干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耶克并非自由放任主义者,并不绝对地反对"政府干预",他肯定政府在法治原则之下,对维护经济有效运作有积极的功能,其整个自由理论渗透着对"政府干预"的解读.哈耶克思想中的"政府干预"包括法治下的干预,有限干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干预与分散干预等几个方面.这一理论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来说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详尽地阐述了柏拉图在《法律》中的“法治范式”内涵。文章认为,柏拉图是在法治伦理之基础上构造出法律统治至上的“法治范式”,即这种“法治范式”是在以节制伦理为核心的公正、平等、自由以及智慧等法治伦理中生成的。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试图重建古希腊城邦的和谐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获得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此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发秩序是哈耶克整体思想的核心和主线,但哈耶克从未给出清晰且完整的界定。通过对哈耶克著作的梳理,可以将自发秩序界定为在文化进化过程中经由遵守秩序规则而产生的,具备目的独立性、助益性和扩展性的秩序类型。自发秩序强调自由、竞争和法治,重视传统和习俗的作用。从该界定中可以发现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继承并超越前辈思想家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6.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认为,自由是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总和,所以法治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法律看为争夺权益而制定的产物,而应将它看作是试图实现正义原则而规定的最好方针,具有道德的功能,整个法律和正义的哲学就是以自由观念为核心而建构起来的。概言之,自由的法治观是罗尔斯法治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剖析庄子的绝对自由观,即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它在认识论上采用齐物和齐、物论的思维方式,并对人的主观意志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实质上是视“有待”为“无待”的幻觉自由。  相似文献   

19.
从发掘自由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哈耶克将自界定为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大学生应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哈耶克基于经验主义哲学的立场,在"唯理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种对立的理性观中坚持"理性不及",否定法律是人理性的产物。在批判"自然的"和"人为的"二分观的基础上,提出"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三分观,确立了进化论法学方法论,法律不是"建构的",而是"发现的"。自生的私法优于人为的公法,在私法之治里,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在公法之治里,法律和自由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