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只要我们教师能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一个个生成的契机,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四溢芬芳的精彩会向我们款款走来,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巧用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的随心所欲,随心所问,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可以在动态中生成。如教学《我来造一张纸》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在了解古人怎样造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来造一张纸。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造一张纸?生:想!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造纸的方法(教师介绍造纸方法)师: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就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餐巾纸开始制作吧!课上到这里似乎非常顺利,可就在学生拿出…  相似文献   

3.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一个个细小的片段。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智慧和创造。精彩的细节还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相似文献   

4.
李平 《云南教育》2005,(31):8-9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的任何一次互动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意外的精彩。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请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一书选取了多位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段及其睿智的教学反思。他们或激情澎湃,或婉约温润,无论是意外收获、错出精彩,还是急中生智、借题发挥,总能给人许多启示。读着这本书,欣赏着名师们在课堂呈现的“惊涛骇浪”中从容不迫地“乘风破浪”,咀嚼着那些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教学反思,让人不由得为他们的机智处理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许多老师都喜欢上新授课,而对练习课、复习课却很少涉及。在一次名师教学展示活动中,意外地听到了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执教的“圆的练习”一课,整节课,刘老师巧妙地将几个圆不断组合、变化,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现摘录其中的几个教学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1.善待"意外",拓宽学生思维"错误"也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提是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智慧地处理。在面对突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封闭、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随着课改的深人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意外的精彩,但也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因为它是学生对问题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苦于自己的教学不够精彩,有的教师面对意外教学情景不知所措。其实,教育活动既不能完全预设,也不可能完全生成。预设和生成作为相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并存于教学系统中。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相互转化规律的观点告诉我们——预设和生成是完全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回顾语文课堂,不少精彩的教学过程,和谐的教学氛围往往因为不期而遇的“意外”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导致课堂走向沉闷,甚至“死亡”。基于此,在面临突如其来的课堂意外时,教师应转变观念,发挥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创设出平等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巧妙化解课堂中的不利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在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熏陶下的课堂教学中"意外"事件屡见不鲜,当我们"邂逅"课堂中的"意外"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机智,让"意外"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成就课堂的一份份精彩。  相似文献   

12.
赵西友 《考试周刊》2013,(71):147-14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每一节课都有可能产生生成性的问题.老师如何发挥教学机智,变生成性的问题为有用的课堂资源,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本文主要从“意外”不可避免,善于利用“意外”,使课堂变得精彩,用机智处理好“意外”等方面阐释如何处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有效.  相似文献   

13.
彭晔 《考试周刊》2009,(12):160-160
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意外”可以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并借助高超的语言艺术、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让“意外”事件变成点睛之笔,生成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15.
朱瑛 《辽宁教育》2006,(11):50-5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这些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作为教师——意外的处理者,如何处置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总是在这样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往往会有许多“意外”令人惊奇.笔者认为,我们要珍视课堂“意外”,把“意外”建构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教学就会产生“节外生枝”处时有“精彩”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张金娣 《成才之路》2012,(23):20-21
课堂情境变幻莫测,教学中难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创造,运用教学机智,把课堂中的"意外"变为精彩,让语文课堂重现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杨宝发 《教育艺术》2011,(12):42-43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其间必然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情况。"意外"事件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上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善于利用这些"意外"资源,挖掘课堂上意外的价值,把突发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思维过程、单一的教学流程.而是一个异步、发散式、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三维目标的定位不同.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不同.课堂中解决意外生成的方法不同.或对教学中相同环节的处理不同.那么它们所反映的教学观念、所演绎的教学精彩必定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