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大学班级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文化、社会文化内在的现实写照。探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化发展,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释放思想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然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在功利中逃离价值,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等问题。为此,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2.
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选择方式,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体现了“人本化”育人理念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是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建构路径可概括为:内容取向:坚持本体价值复归;方法定位:从灌输到交往:目标达成:交往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间存在双向建构、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态势与一定历史阶段文化导向的联系可分为"政治导向""经济导向"及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工具化、单面化倾向和"去文化"特征的问题,对此提出回归生活世界、以先进文化育人、建构多层次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方式,是个体生活世界的重要方面。“90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心理需求强化与社会支持弱化的反差、高道德认知与低道德践履的冲突、人生意义与理想信念追求的缺失等失衡、失序特征。大学生精神生活失衡、失序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稳定的价值观,这是多元文化、市场经济环境和自我同一性危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与有序提升,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从社会价值性内容、社会规范性内容和对象需求性内容三个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的精神,被世界人民接受和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生活哲学,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把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无私奉献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7.
编辑道德责任的理性自觉与出版文化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文化生产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构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的精神生产力的活动。在今天取决于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趋势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精神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愈益明显,因而更需要对出版文化的价值进行自觉的追求,对其价值体系进行理性的建构。道德责任感作为编辑思想情感的内核,将促使编辑完成自己所肩负的类的使命,并由此完善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既具有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又具有大学生的独特性,主要聚焦于理想信仰、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层次。消费主义是消费手段与消费目的不一致的反映,是消费异化的一种现象,潜移默化中消解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人际交往,要扬弃虚假消费、符号消费和攀比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树立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和形成健康合理的精神交往,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向有序、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含 《江苏高教》2021,(9):110-1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教育者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立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自觉建构的为思想互动、价值引导提供支撑的精神性交往情境,具有自觉性、情境性与互动性.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建构中存在形式化落实政策文件要求、重符号植入轻意义建构、对外部挑战应对迟缓以及对大学生精神需求把握不精准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环境建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以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契机,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为内源性动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质上是主体间的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特有文化品性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论课教学处于新的主体文化境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在准确把握教育对象后现代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过程的应然转向,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它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也是社会文化的强军劲旅。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 ,主要是指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构建表征的行为方式、活动内容、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文化从本质上说 ,既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模式 ,又表现为某种观念和追求。而在这行为模式和观念追求中 ,总表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因而 ,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建构的校园文化 ,也必然体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可能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历…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使不同的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制度特征、宗教文化等因素在虚拟网络中交织碰撞,在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同时,也不乏各种虚假信息。本文认为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挑战,一是淡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阻碍了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建构。基于这种认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意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的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他们的价值引领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文化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3.
交往教学是以教学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师生的互动、共享、共创为价值导向,用整体交往观来建构理想的教学交往活动的理论.现代教学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交往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师生多级主体间的交往互动、合作共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追求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中实现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交往缺失的现象,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积极建构交往式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化是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包括儿童内外两方面的生活:儿童的内部生活即儿童的精神世界,或称为"主观文化";儿童的外部生活即游戏、探索活动、艺术创作等,或称"客观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大学生文明的精神文化,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是提高大学生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精神价值、学科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生活娱乐价值、心理学价值和生物学价值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深植于精神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创造性的精神生产、精神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精神交往的深刻性和精神消费的发展性构成了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立足现实境遇,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精神生产低质化、精神资源分配失衡、精神交往异化和精神消费片面等现实困境。为此,要通过整合精神生产要素、优化调节分配秩序、推进综合精神交往、强化精神需求引导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中,大学生主体性、话语权的缺失,教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等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缺失,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增进教育与现实的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理念变革的时代境遇与公共性彰显、人本性凸现的现代语境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且力求实效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多维度发展困境。面对技术性境遇下意义世界追问的缺失、碎片化语境下视域融合能力的钝化与公共化情势下主流价值引领的乏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层现代性窘况,话语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性境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是从单一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整合;从理论思辨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控制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传统独享型到现代共享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外国文学经典教育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培养创新能力、高尚的人格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对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对外国文学经典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清理发掘和创造性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当代社会生活语境中的意义阐释,把教学讲授与现实社会、人生经验相联系,使其更切近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更富有时代性,将会发现一个十分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宝库,并获得构建民族精神文化所需的大量的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