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该省第一批148名中小学教师已通过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成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山东省也是国家试点中小学评审正高级教师职称以来,首个在全省开展评审的省份。今年7月,山东省召开中小学教师职务正高级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研究》2016,(6):25-31
2015年我国出台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意见,这是自1986年以来,首次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系统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政策演变呈现出统一职称等级及评审标准、职称结构比例参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标准、从重点关注大城市教师到向乡村教师倾斜等趋势。但依据政策规定,中小学教师却面临职称结构不合理、西部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低于东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省际差距过大、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学段越低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越低等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明确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缩小省域差距、同等条件下优先通过乡村高级职称教师、合理设定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聘任制度调研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我国职称制度发展历程、调研部分地区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与职务聘任两种制度的内涵和异同,提出将职称资格评审与职务聘任分离,发挥职称评审的人才评价与激励作用,完善职务聘任的岗位系统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5.
顾健辉 《中国教师》2008,(17):58-59
<正>教师职务资格评审是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职务资格评审(俗称职称评审)中要求教师本科学历"专业对口",即所学专业学科与申报职称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新的政策决定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各级教师在职称评审问题上的公平与平等,给予了中小学教师应有的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势必会给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深远的影响,将加速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职称制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教师收入差别大;评审标准模糊,评审条件泛化;职称名额有限,影响教师间关系;职称制度功能异化,背离制度初衷等问题。基于发挥职称制度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提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要理顺职称与待遇的关系;探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设定各级别职称比例;逐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我国一项特色的教师管理模式,在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提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然而,现行的职称管理模式,特别是其职称结构的比例限制,客观上又限制了中小学教师职务的正常晋升。加强职称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国应借鉴当前所推行的公务员职级改革模式,以及国际中小学教师职务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职务内涵与实质,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职务、职称并行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的正常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工作,宁夏将推行城镇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制度。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城镇教师,均须到农村支教。从2008年起,没有支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均不得参加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等评选,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称。新聘教师及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均先到农村支教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一项重大设置——"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的启动与评审。文章主要分析评审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对评审中可能出现的若干敏感而尖锐问题,提出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成都市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成都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比例将达到85豫。
  会前,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在编制内按不少于编制总数的25豫聘请企业管理者、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在编制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示范(骨干)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单独评审制度,积极争取部、省政府支持;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相似文献   

12.
省级高职系统层面职称评定政策对院校个体的教师职称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力。文章选取全国各高职系统最新政策文本,围绕高职个性特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等指标及评价模式与权力关系,分析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特点与问题。研究表明:评价标准中高职职业性特色突显,但部分指标与本科趋同;任职条件差异较大,缺乏相对统一的职务标准;院校个体的职称评审自主权正不断扩大,但这也会造成教师队伍的分化。建议制订国家高职教师职务标准,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师培训交流机制,优化配置教师职称评审权力。  相似文献   

13.
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论文不作刚性要求……浙江省政府新近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乡村教师,以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根据新近出台的《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总体平衡,并适当向乡村学校倾斜。原则上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职务)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相似文献   

14.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河南省职称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职称改革总的方向是向业绩和能力倾斜。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中专职称政策没有大的变化,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向业绩能力倾斜根据国家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在广泛调查、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3年出台的评审条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评审条件向一线教师倾斜,向业绩、能力倾斜。规定从2008年开始,城市中小学教师(当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和幼儿园教师除外)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的经历。其任教或支教期间的工作年限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可连续计算,工作业绩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恢复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所采取的评审制度已经30年,它在保障教师权益、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套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制度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实施中已经大为走样变形,成为徒有其表而无实质性效果的走过场走形式。这种变味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但不能有效保障通过正常渠道参加评审的教师的权益,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着许多弊端,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和教学模式等都存在着背离之处.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从评审体制、评审标准和条件、职称名称、评审机构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使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能够适应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职称系列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2011年9月1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价值、困惑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它创建了完善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反思评审实践的不足,完善我们的评审制度,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具有着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但对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核心是职称晋升。调查表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的教授比例极低,而讲师比例很高,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非常困难。原因在于高校的绩效管理取向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矛盾、高校职称评审中的科研偏好与思政课教师以教学为主的矛盾、高校科研评价导向与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