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基于协作互助的混合式学习(20%体量)与基于工作场景的嵌入式学习(70%体量)。接着,提出了与三类学习范式相适应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治理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即构建数字画像提升评价学习行为、利用技能认证评价知识技能,关注伦理道德促生实践智慧。最后,为支撑学习范式变革与评价治理转型,文章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行动框架,以平台化打造多级贯通的在线学习架构、以生态化创建多维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以实践化引领适时学习到适需实践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跃升。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创建情境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推进“云教育”,拓展教育新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化转型是高职教育办学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高职课程建设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高职课程的需要“。在线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程智慧化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从“资源化”到“智慧化”“、分化+细化”、“类型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以研修模式的变革为着力点,线上、线下与工作现场“三O融合”的研修模式是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方向。如何构建“三O融合”研修模式以回应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诉求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三难一新”的现实诉求,基于教师共同体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设计学习理念构建了EDIR(体验-设计-实践-反思)“三O融合”的教师研修模式。两轮设计性研究结果表明,EDIR研修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知行融合和深度参与。研究建议,有效响应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诉求,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需要推动线上、线下与工作现场“三O融合”,并从研修路径、研修方式、研修角色和研修支持四个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及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校教育变革与发展、高校学生创新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将迎来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颠覆式变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将引发高等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文章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从智慧教育视角探寻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设计重构,以实现学生自主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以此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以期为新形态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5G+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新应用模式。通过相关政策文件与文献梳理,发现河南省城乡教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阻碍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5G+智慧教育”的理论内涵,结合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理论资源构建、实践案例分析、交互功能构建、学习工具支持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5G+智慧教育”城乡教师融合学习空间理论框架,并验证其有效性,为技术赋能城乡教师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5G+智慧教育”赋能河南省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其建设为湾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基于国际化视野,以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明晰了湾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中国式表征,提出了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构建了跨越社会制度壁垒和体现国家平台与湾区双向赋能的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论述了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国内外高校及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催生着系列教育新现象新问题,孕育着教育新规律,亟需系统性理论研究和整体性实践指导。数字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科学等融合形成的交叉实践科学,旨在研究数字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回答数字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本研究以学习规律为原点,以教育学的支撑性学科发展和技术介导发展为主线,揭示了数字教育学的历史必然性;以教育向0与1回归、数据成为教育新要素、数字空间成为教育新空间,以及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为数字教育学的底层逻辑并贯穿研究始终。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数字教育学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三化”学术体系,融合话语体系,以及大数据研究范式等学理框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式数字教育学的“四大原则”“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以及基础保障等路径,以期对探索数字教育新规律,推动数字教育学研究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课程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实践质量观等阶段,这些阶段各有弊端。“三全质量观”认为,理想的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促进师范生身心全面发展,创造全天候学习机会,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三全质量观”为我们描绘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想蓝图,但容易导致增加师范生学习负担、过于迷恋数字化技术等认识误区,需要我们予以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助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战略选择,定然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赋能。本研究首先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追问,紧扣时代发展的教育使命,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自变带来的教师应然发展态势:面对知识获取的“多通道”,教师应当好指导者和领航者;面对数字“原住民”,教师应当好倾听者和参与者;面对教育情境的“丰富性”,教师应当好对话者、陪伴者和连通者;面对自我成长的“持续性”,教师应当好终身学习者。其后,基于此,结合教师赋能数字化维度(即知识力、工具力、活动力、道德力四个维度),从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绩效两个方面验证其赋能的信度与效度。最后,提出可借鉴的教师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教育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融通,形成了促进教育均衡、教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教育融通空间。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释了教育融通空间从多模态传播空间到跨领域融合空间再到智慧教育生态空间的升级转型过程。接着,文章分析了智慧教育生态空间的核心特征,并设计了包含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种形态的智慧教育生态空间架构。最后,文章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智慧教育生态空间变革“时空顺序和资源作用”、改变“认知-身体-环境”关系、开辟“人-技术-人”新关系的应用范式,并总结出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类应用场景。文章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智慧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教育数字化新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是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Web4.0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着教育进入4.0阶段,给教育数字化转型通往未来智慧教育带来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有着为数字文明建设奠基、重塑数字文化、继续破解“不可能三角”、承担从人本主义到生态学习新使命等任务。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生态性发展难题,教育领域亟需借以实践智慧、数据智慧、设计智慧、文化智慧和生态智慧为核心的综合智慧,升维思考,降维行动,统筹各方因素,以综合智慧统领面向未来智慧教育的全盘教育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的实践智慧是师范生个人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其教育专业情感的合金.师范生实践智慧是可以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双导师制”的落实、舆论的引领等途径生成的.  相似文献   

13.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界共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多关注政策引领、理念探讨和设施建设,较少从教与学的关键场景出发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实践变革的前景、样态和机制。基于此,文章以“教学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阐述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定位和概念内涵,指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推动教学理念、设施、手段、方法的系统变革,推动教学主体走向学生中心、教学目标走向素养导向、教学内容走向动态多元、教学方法走向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走向智能综合、教学环境走向虚实融合;从面向学业发展的人机协同教学、面向自主探究的数字实验教学、面向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勾勒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景。未来,要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完善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培育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晋元高级中学全面推进“选择教育背景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以下简称“共建共享”)项目研究。该项目在构建数字化课程环境、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与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提升全纳教育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未来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在政府、高校、第三方机构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开放大学为全球教育工作者开设了教师微证书课程。教师微证书课程围绕特定技能设计课程目标与内容、融合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协同内外部力量强化课程管理、侧重结果导向推进课程学习评价,在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拓宽高等教育机构社会服务职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注重实践智慧生成是当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取向。当前的师范生教育见实习在空间的“情境”和时序的“脉络”上仍存在缺失和断裂的问题。充分学习借鉴新加坡如师范生教育见实习系统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及精细操作的“颗粒度”所彰显出来的专业、精致品质,基于“技”与“道”的统一,应当在师范生教育见实习中加强师范生教育情意的涵育、强化多维协同的指导机制、推动见实习课程的结构化,以促成师范生教育实践智慧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样态的变革、教育机会的拓展、学校空间的重构和学习模式的更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入重要机遇期。同时,需全面认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警惕数字化变革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与风险,妥善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文章建议:大力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谋划作用,研制教育数字化转型制度规范;加强部门联动和跨界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落实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场景应用,打造智慧校园新生态;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胜任力,培育智慧型新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本质在于数字化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课程建设理念“唯技术论”,遮蔽“人的存在”;课程内容被“标准化”,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实施“技术主导”,降低“教学质量”;课程知识碎片化,淡化“能力逻辑”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手段、课程形式等维度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应坚持优先发展的理念,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助推经验课程延展;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课程的质量;加快数智化教室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生态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伴随智能时代数字与智能技术进一步的深度耦合,传统的以硬件和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已不适应智慧教育区域融合贯通的发展需要,智慧教育亟待转型。目前,智慧教育转型主要面临急需实现多维度跨界的融合渠道、保障数据智慧化无缝流转的内驱力系统、构建各要素链接的生态体系三大现实诉求。基于生态视域可以实现智慧教育转型的四个层次,即智慧环境从平面支撑化向沉浸生态化转型、智慧素养从“人—机”协同化到“物—人”协同化转型、智慧融合从数字化驱动向数智化驱动转型、智慧人才从知识智力化向知识智慧化转型,可以通过打造沉浸生态化的智慧环境、提升物人协同化的智慧素养、创设服务教育全生态的智慧融合、构建生态化智慧人才生长模型等实践路径满足三大诉求,最终促成智慧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等技术对“教与学”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元宇宙成为未来教育场景变革的关键趋势。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工程,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建构全新实验教学场域,以此来突破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割裂的问题。基于此,剖析了教师教育元宇宙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设计教师教育元宇宙基本架构,包括身体感知层、智能技术层、教学环境层、云端处理层,其中,教学环境层由物理空间、虚实空间、元宇宙等多维空间组成;最后探讨了教师教育元宇宙落地师范生教学实践中的实然挑战,从加强元宇宙顶层设计和制定技术路线标准、制订教师教育元宇宙课程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探寻基于教师教育元宇宙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复归育人本质和凸显教师生命关怀等方面提出可能的具体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培养高素养、创新型师范生提供理论参考,为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