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会对孩子更加溺爱。家长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在今后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识与能力。如果家长采用了更为优质的教养方式,注重对孩子多方面健康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种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  相似文献   

3.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将中小学生推到了在线学习的最前线,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表现及其适应性成为社会关切,家庭也前所未有的卷入到了在线学习过程之中。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对449 650份有效学生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父母普遍教育卷入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良好,学习结果接近良好,学习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存在一定的人口学差异;作业辅导、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结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还有亲子氛围和在线学习监管;学习心理受作业辅导、学习环境、亲子氛围和家庭教育期待的正向影响;乐学善学者、勤学出众者、成就焦虑者、中规中矩者、孤独后进者这五类典型的在线学习者特征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建议,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学习实施需重视家校协作、学习心理干预、在线学习互动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4.
魏榕 《教师》2012,(28):20-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离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班级的许多工作往往很难有效开展。相反,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记得在上学期生物、地理会考前,除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每天督促学生在校复习之外,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督促检查不可小视,于是我在与生物、地理老师沟通后每天安排一定量的背诵内容上学生在家中完成,并用飞信发给学生和家长。考虑到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我将我班69人逐一研究,并将他们分为三类:①脑子聪明但平时自由松散,家长又望子成龙而成绩不理想的(约10人);②平时学习较自觉、成绩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期望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动机因素,为了探讨父母教育期望与孩子教育期望匹配对教育结果变量学习投入有何影响,采用教育期望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与学习投入问卷调查学生与家长群体,最后得到了3321对数据.控制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发现,与亲子间教育期望低水平匹配相比,当亲子间教育期望在高水平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更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家长迫不及待地让孩子提前掌握某种技能,能比同龄的孩子技高一筹,更加优秀。可是,家长越是心急,越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或行为上出现了一点问题,就草木皆兵,对孩子的看管更加严厉,坚决不让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学校“家长签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此招甚至成了部分教师的“法宝”,似乎一签字,教育质量就提上去了,孩子就取得大的进步了。笔认为靠“家长签字”来监督孩子学习、来实施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井底观天之见、鼠目寸光之举,而且治标不治本,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和可持续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逐渐关注,对该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半开放型访谈法,就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这一问题对15位祖辈和父辈家长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两代家长,特别是父辈家长有较进步的早期教养观念.他们普遍认识到早期教养的重要性;除了依靠专业机构外,他们主要凭经验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早期教养,尤其注重品德、交往能力、性格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他们希望通过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尊重孩子主体性等方式让孩子在3岁前快乐地成长.但家长要践行进步的观念则需要更专业的早教信息和更系统的早教指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有科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观点与期望,直接影响孩子语言学习的质量。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不了解,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方法不了解,就会形成错误的英语教学观念,最终将导致孩子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影响孩子将来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0.
冒晓燕 《成才之路》2013,(27):11-11
随着进城的农民工日益增多,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不仅掣肘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主要教育者,必须形成同步教育,和谐互动,在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上保持一致,共同推动流动儿童教育的不断前进。然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忙于生存,较少关注孩子的发展,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对孩子的学习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采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形成家校同步教育首先需要的是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毛娟娟 《宁夏教育》2011,(11):74-74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果。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行为、游戏行为、学习行为以及与团体的交往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依据科学研究和长期幼教实践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大体上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湖北省省委和政府所在社区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五年级;父母对女孩积极的教养方式多于男孩,父亲对高年级的孩子采用更多积极的教养方式,而母亲对不同年级儿童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别;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得出结论,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所以家长应该积极调整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让学习充满乐趣——对教育游戏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习视为一件苦差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俗语无不反映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也常常告诉孩子要能吃苦才能取得成就,这使得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化论坛》2009,(2):41-41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生存是必须的,竞争是残酷的,孩子美好的未来没有必要的、基础的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担忧和焦虑,唯恐孩子学不好知识和技能,影响未来的前程。孩子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还要上各种特长技能培训班。家长觉得该教的都教了,孩子该学的也学了,但是广大的家长仍然忽视了一个方面一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梅玲: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孩子更喜欢、更能接受、效果更好的学习方式。:现在的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但许多父母对学习这个概念的理解范围比较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对孩子  相似文献   

16.
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焦虑的纾解。通过对1588名学生的实证分析,70.03%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处在较高水平。学生成绩、自我情绪认知等是影响学生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不但对学习焦虑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学习成绩和情绪认知,对学生学习焦虑产生间接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认知——学习焦虑”是主要路径。控制型和关怀型父母与学生学习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控制型的父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心理。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协作,从优化学生评价体系,树立科学成绩观;建立学生情绪评估常态化体系,开展情绪疏导课程建设;转变教养观念,注重对子女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引导树立具有适切性的教育期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等方面制定纾解举措。  相似文献   

17.
张小霞 《文教资料》2014,(6):120-121
家长教育倦怠使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变得消极与压抑,希望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主要研究了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并基于此给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倦怠心理调节,家庭教育专业化。以及学校社会网络支持的几点消除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欣 《黑河教育》2014,(1):21-21
正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亲子教育既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家长与孩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已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早期教育是孩子智力发展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优良性格品质的养成时期,但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又成了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亲子课程中的家长指导是指教师在亲子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家长科学育儿,提升家长教养能力的具体活动。家长和看护者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对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强迫性地要求学生学习是不正确的,这种教育方式显现出来的弊端愈发明显,为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孩子的喜好下手,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摆脱长期以来对学习的消极情绪。文章针对现阶段父母老师在对孩子教育方法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曹晓刚 《教育导刊》2004,(11X):52-55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25%的家长采用无力的说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结果也是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养观念、方式、态度和行为是儿童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恰当的教养方式能加强管教效果。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