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的根本属性是意识形态性,而一定的意识形态是指导一定的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真理性和道义性的统一。作为本质是“讲道理”的思政课,旨在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的“道”(即人民的道义性)和“理”(即科学的真理性)。思政课的本质决定了思政课的功能是通过理论教育达到政治认同,这需要把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需要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以育人为本”。增强思想性、理论性是体现思政课本质的根本要求,增强亲和力、针对性是实现思政课功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述,为思政课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要讲明政治道理、讲清历史道理、讲实发展道理、讲好文化道理、讲活人生道理。同时也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扎根理论研究、关注学生想法、灵活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为此,要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一种拉近高校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积极力量,提升亲和力是开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应从思政课教材、教师、授课方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亲和力”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内在性、普遍性、基础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想要提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这门必修课的关注度,要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上下功夫。通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内涵,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要“讲深、讲透、讲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坚定教育信心,才能把“道”的“理“”讲深”;只有坚持“吃透”学生、夯实理论功底、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把“道”的“理“”讲透”;只有拥有广阔视野、建好网络平台、强化人格力量,才能把“道”的“理”“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心教”,学生才会“用心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俊峰 《江苏高教》2023,(3):100-105
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群众”的本质定位,具体表现为思想解读、理论说服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为讲深马克思主义“真道理”、讲透中国特色“新道理”、讲活历史“大道理”、讲好人生修养“实道理”。思政课“讲道理”需要凸显实践导向的时代性、实践格局的广阔性、实践体系的协调性、实践智慧的辩证性、实践策略的创新性,注重立足时代讲道理、胸怀天下讲道理、协调一体讲道理、思维辩证讲道理、创新方法讲道理。  相似文献   

10.
领会“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深刻内涵,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根本属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中小学一体化递进逻辑的三重维度来解读。结合新形势特点和当前教学改革实际,提出落实好思政课“讲道理”必须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守意识形态属性之正,创教学理念、技术手段之新;守人才培养目标之正,创教学管理、育人场域之新;守学科教学逻辑之正,创工作机制、教研价值之新。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性问题是指课程教学效果能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否与教学对象需求相统一。“适应”与“不适应”此消彼长,体现着教学工作的难点与重点、主动与被动、进度与成效。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着课程与社会期待不完全接轨、与学生群体认知习惯不完全匹配、与技术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和与课程价值追求不完全合拍等问题。这主要源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要求教学内容更新、信息传播的模式变迁影响学生认知方式、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重构教学方法体系、讲透道理的认知期待挑战教师教学能力。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适应性,应立足现实发展统筹变与不变、把握学生特点协同主导主体关系、释放教育技术革新的方式方法效能和提高教师素质等维度加以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时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教材导向什么”的价值维度、“学生需要什么”的对象维度和“运用什么手段”的路径维度统筹起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要求,需要在时代热潮中思“危”直面隐忧挑战,在他者镜像中思“退”明确角色定位,在大格局构建中思“变”找寻应对之道;进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金课”方法论,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关切的精准对接来讲“深”,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引导来讲“透”,注重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多维供给来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直面挑战,勇于探索,努力讲好一门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拓展思政课育人空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我们及时观照社会大课堂,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问题不断挖掘鲜活的教育资源,从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在“大思政课”的格局下,基于传统乐教思想将音乐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及其内蕴的育人功能充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探索“以乐化人”的内在旨趣,即以乐象之意唤醒人的精神觉解、以乐感之情引导人的价值认同、以乐境之善提升人的自由境界。结合现实困境分别从“乐”“化”“人”三角度破题,提出“以乐化人”的提振之道,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各种内容、各样方式、各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洁描述与抽象概括。根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笔者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研究适合高职院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目标与意义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关系,守正思政课的教育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大道的要求,创新思政课的方法论是提升立德树人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坚持思政课的教育性、思想性与教育教学规律是守正之本,而探新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是创新之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准确站位,唤醒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促进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产生,以增值性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简称"六要",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八个统一"要求,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上好思政课要坚持三个原则,即适时、适度、适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以及讲好“大思政课”的时代要求,善用“大思政课”的主体可以具体化为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全党全社会三部分。善用“大思政课”的目标在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视野、涵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情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格局。要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关键在“善”字,可以从大平台中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四个方面,着力探求善用“大思政课”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的责任主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站在思政课全局的高度,明晰每门思政课的功能和定位,选准选好二十大报告与各门思政课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创新教法,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狠下功夫,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达到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加强实效性,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使思政课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基于此,分析通过何种方式以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将有助于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