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一届三种全会后,关于整党整风问题的研究进展较大。在整党整风的内涵、特点和实质,整党整风的次数,整党整风的方针方法,整党整风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整党整风精神,整党整风与新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当前整党整风问题研究中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它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如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进则胜、退则败的异常关键的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更新的高度,用更加理性的视角,来阐释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对于现实的伟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克服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错误。然而,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和方式上却发生了偏差:由以团结教育为主转为以批评排异为主,由温和团结的整风方式转为残酷斗争的整风方式,由反对“左”倾错误为主转为“左”倾错误思想的燃起,由以整顿“三风”为主转为审干、抢救运动。  相似文献   

4.
从抗日战争爆发至延安整风前,毛泽东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写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党的领导、党的战略、策略,从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通过这些文章,对党的建设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标志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延安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缩影。对延安中央党校的改组问题;学习内容是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问题;整风学习是如何开展等问题的再思考,一方面有助于消除那些对延安整风运动的偏激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明晰整风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思想建设的丰碑,它的发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整风精神”的基本特征;认为“整风精神”仍然是当前贯穿“三讲”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发扬整风精神搞好“三讲”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1940年 1 2月至 1 945年 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 ,为时 4年又 5个月。其时间之长、成效之卓著、影响之深远 ,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是罕见的。整个整风过程无不蕴涵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历史上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它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正确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重温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借鉴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更好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自身的党史研究与学习,重视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总结。这个时期党史研究与学习大体上分为问题的提出、初步开展和系统总结三个阶段。尽管党史研究与学习同整风运动联系紧密,但二者本身并不是一回事,这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出区分。通过延安时期的党史研究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彻底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历史上几次整风运动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整风运动是克服党内矛盾的阶段性重要组织生活形式;整风运动一定要与科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整风运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但不宜搞成"政治运动";整风运动必须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并且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整风运动要突出党的领导作用,但同时要以法律和制度建设为保障;整风运动要有超前意识并注重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从社会史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主因。具体说,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国内新式教育的兴起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领袖群体,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创建提供了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与五四运动的政治实践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工人阶级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成长起来奠定了中共创建的阶级基础,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形势及政治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中共创建的政治条件。换言之,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诸多层面,为中共的创建提供了"领袖群体"、"指导思想"、"干部条件"、"阶级基础"、"政治条件"等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曾三次来华,在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创建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推动国共合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着手开展工人运动 ,首先遇到的障碍是帮会。由于在工厂、码头、矿山、货栈等有劳苦工人的地方 ,几乎都有帮会的活动 ,又由于帮会在思想上禁锢着工人群众的觉悟 ,在组织上限制着工人群众的自由 ,阻碍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此 ,我党制定了一系列妥善处理帮会的策略 ,排除了帮会对工人运动的干扰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6.
当代官德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紧密相联,它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与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考察官德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在前进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更多的错误.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领导干部道德(官德)的教育为内容,论述了中国当代官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有过三次大让步,即中共对国民党二大的妥协,这是政治上的大让步;中共对中山舰事件的退让,这是军事上的大让步;中共对《整理党务案》的再退让,这是党务上的大让步。本文将从周恩来对三次大让步的描述、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在三次大让步中的态度两方面对三次大让步进行一个较为清晰地阐述,从而对这段历史有个较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从历史角度、理论角度、现实角度来看,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2005—2010年中共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10年是中共党史研究取得新成果、新进展的五年,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五年,是借助高科技提供的新媒体、新手段自觉发挥资政育人社会功效的五年,同时也是面对更多挑战的五年。现就这五年间中共党史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 ,国共两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基本形成了合作局面 ,但围绕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和西路军问题两党激烈冲突 ,揭示了国共两党关系从停止内战到合作抗日的转变过程中又让步又斗争的特点。也表明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 ,付出了重大牺牲 ,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