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小学生人格培养的途径有:用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学生的人格;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示范人格;用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人格;用行为规范养成学生的人格;用学科教学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个人卫生态度行为习惯的认识。方法 :对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 1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2 %的学生认为 :有健壮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者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但仍有 15 .7%的学生仍抱着“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陈旧观念。结论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任利萍 《考试周刊》2007,(52):123-124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新生有较明显的自我意识的困惑感,人际交往的障碍,心理状况普遍呈现为亚健康状态。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帮助新生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建立心理教育组织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以及心理辅导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开诊心理咨询与辅导;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主要有:矛盾心理、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取向、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传统教育体制弊端、大学生自身因素缺点等,建议加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福利的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曾说: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应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心理教育,健康的心理是接受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第二个层次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7.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开展。主要有:尊重人性,为学生营造舒适的环境;教会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以适应各方面的压力;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平时的道德心理教育,使其养成好的习惯;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兴趣带动他们学习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张安山 《甘肃教育》2014,(24):64-6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学正好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心境、坚强的意志、个性等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要面对的一项新课题。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责心理;7.过敏心理;8.冲动心  相似文献   

9.
李明伟 《教育与职业》2008,(17):139-14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和有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不仅要求学生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未来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亿万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也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心理素质”一词,拉开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30年来,从课程开设到心理辅导,从教材编写到师资培训,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师资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1.
仝畅 《辅导员》2015,(9):6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心理、兴趣、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教育理论都十分明确指出,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2014年我教五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男生,名叫小曾,虽才11岁,个头却有1.75米,人高马大。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他有很多不寻常处:下课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个头挺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和校园内部心理环境作用是影响学生健康素质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影响与健康教育在方向、性质上保持一致,就能够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反之,就会消解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学生健康教育除了要加强直接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园内部心理环境的间接影响,探索环境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这表明,人们必须既注意生理卫生,又要注意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机智,开发其心理潜能,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教育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当今健康教育和传统学科有很大差别,它不仅关注学生躯体疾病的防治和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而且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知晓问题,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更注重健康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网瘾现象出发,从心理角度分析了其七大成因,即学生单调学习生活和沉重学习压力的心理宣泄、渴望自由的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倾诉心声的心理、性心理的渴求和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望被认同与现实不如意的矛盾心理以及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五大对策: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科学管理家庭电脑,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16.
人格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从智慧健全教育、情感培养教育、意志训练教育、环境适应教育、社会和谐教育、自我保健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人格教育。同时教师自身要注重修身修业,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正确的人格引导。  相似文献   

17.
学校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具有了健康了身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需要我们校医的大力支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加以正确指导。我们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健康心理。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如何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做了一些研究。一、心理环境的营造所谓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在校园建设中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重视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最重要的途径。一、健康学习心理的定义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健康的学习认知;2.积极的学习情感;3.坚强的学习意志;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网络、媒体、社会现实对学生的诸多诱惑.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学生们意识形态发展. 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即心理症结.心理教育的技巧:信任,宽容,接纳,聆听,惩罚.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我们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尝试,对学生的行为应该无条件地宽容和接纳,包括学生的不足和出格行为.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教会学生能对自我心态进行有效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耐受能力;学会心理保健,培养良好的心理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性格品质,优化心理素质结构,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