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针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展开教学,是学生形成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历史情感的重要阶段。“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新时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认识到家国情怀在科学知识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上的作用和价值,将家国情怀的教育融入到每一堂课中,结合于每一个初中历史知识点上。本文基于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深入研究初中历史各阶段的教学,探索如何在导入、问题设计,以及历史资料渗透等教学过程中,展开家国情怀培养教学。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发现,历史细节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历史细节从个体自我完善、家庭亲情观念、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学科之一,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历史知识,发挥引领作用,给学生呈现真实完整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这样的历史课堂中的家国情怀是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传承。家国情怀包含了三个层面,分别是在生活中能够爱周边人,在心理上爱国家,在行为上爱国家,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提升。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世界史教学中联系中国现实,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道路自信,也是家国情怀的题中之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正确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核心纽带,是凝聚力量的精神根基,能引导学生养成对国家的深情大爱和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结合"走进国际社会"的复习课,尝试围绕议题,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用去繁就简的议题辨国家知识高三教学内容复杂繁多,教师在教学时需去繁就简,抓住主干知识精讲精练。笔者在教学"主权国家"相关知识时,设计去繁就简的议题让学生思考辨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越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正是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开展素养教育尤为重要。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这是我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高中时期的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深入地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教育题材,需要灵活地使用现代化教育的方式,努力践行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这门学科是传承我国文化、培养学生情怀的重要课程,学校的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7.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开始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初中历史课堂,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了解,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判断。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本文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三大途径:通过历史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有效地利用课下生活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帮助教师思考如何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并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支撑着中华民族繁衍不息、欣欣向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志向,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督促他们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因此,本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平凡伟人的家国情怀运用到实际教学,是在基础教学建设的根基上所展开的一项资源整合过程。家国情怀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它蕴含丰富的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重视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着评价难、冲击多的挑战。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14):129-130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且随着高中教育不断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逐渐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策略,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利用历史故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方式。对此,文章首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具体对策,旨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景梅 《学周刊C版》2023,(30):109-111
高中政治教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文章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等角度,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并以紧跟时代要求、优化课堂模式和开展实践活动为基础,明确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以挖掘乡土资源、引进家庭资源、巧用时事政治、创建多种教学模式、开展课程主题等活动作为具体对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中,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50):147-148
家国情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历史学科在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独特性的优势。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忘记"修身养性"的教育初衷。要完成历史教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新任务,肩负起培养学生民族感情的重任。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为背景,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马晓月 《考试周刊》2024,(15):140-143
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认同、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尤为重要。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如何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学习发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可以不断发挥其在学生的思想文化传承和爱国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教学素质化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存在着教学力度小、教学方式不合理的情况。本文从历史教学对提升初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入手,进而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地理学科是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依托于地理知识教学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