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两者主体同一、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途径同归。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使创业教育有机融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特征来看,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从内容上看,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是当今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辅相成,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贯穿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者虽然侧重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格等创新素质上,而这些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直接有用性出发,短期内创新创业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和成功;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人文熏陶对人的品格和气质的影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方向一致性,在高职人才素质结构上具有紧密关联性。重新思考和探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可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者虽然侧重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为了促使人的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实践,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创新教育把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提出并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显然.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对搞好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所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者的结合是实现人的体力与智力多方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实现人的体力与智力自由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任务.高校创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重点,既重视智力教育、更重视非智力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教育.民办高校实施这种新教育需要有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新教师...  相似文献   

9.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创新、创业”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各自不同,又相互关联。“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创造、创新、创业”概念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探索适合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摆在西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延伸和具体化,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有效手段,为此,西部地方本科院校要清醒认识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提供急需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Ogbu's (1988) “cultural model of success” guides us in understanding one's success through historical, cultural, structural (normative),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Perceptions of schooling and achievement are related and affected by these important factors. Therefore, this chapt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study, it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Background literature on South Korea, such as its demographics and history, is used to introduc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outh Korean education. Finally, a brief history of Korean education provides a context for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8.
"后人类"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可以用来指称各种不同思想运动或学派的概念,包括哲学的、文化的或批判的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就其中外熵论的、自由的或民主的超人类主义而言),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新物质主义进路,以及具有完全不同视野的反人本主义、元人类主义、元人性论和后人性论等。无论对于专家还是非专家而言,后人类这个概念普泛和无所不包的使用,已经引起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混乱。探讨上述各种不同运动之间的区别,聚焦后人类主义和超人类主义所共有的指称域,并阐述这两种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思想可以表明,后人类主义为反思可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20.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ttribution theory, this study reconceptualized gender orientation and androgyn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ender measurement, androgyny, and adaptability were examined with improve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se tendencies were found for self‐attribution of femininity and androgyny but not for adaptability, nor for gender attributions or androgyny of others. A new scoring procedure producing a single continuous androgyny variable was also developed and tested.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s androgyny measure, gender orientation, and adaptability were observed. The central hypothesis tes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stable, dispositional factors and behavioral attributions.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provided by attribu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