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5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1050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2.
清代王夫之将"意"比作文章的三军统帅,表明思想在文章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是冲锋号,它旗帜鲜明地破除思想障碍、革除弊端、解决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清道。文以载道,新闻评论通过直接评论彰显思想,思想是评论的生命、灵魂,新闻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消息、通讯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注重新闻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是消息、通讯的任务,而评论则是说理的文章,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注重思想、言论价值。为什么、怎么办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与时问赛跑的过程中,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新闻干事刘广波永不停息地跋涉在新闻道路上,先后在军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1700余篇,30多次在省以上新闻单位举办的征文和摄影中获奖,著有新闻作品集《绿色犁痕》。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2005,(11):32-32
刚出台的新《规定》对于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比较重要。它把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也函盖进去了,这就要求我们对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这两项新的业务也要和登载新闻信息一样,坚持管理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地方新闻网站在这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3,(12):42-43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使一般人看来平凡的事例,显示其内在令人惊奇的特质。给我们采镇针写新闻佳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青睐呢?笔者认为,除了主题鲜明重大外, 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角度分析, 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本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但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周围总是存在着有色有形的新闻环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是新闻机构所发布的,对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问记、小故事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报刊上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据统计,消息类稿件占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各类稿件总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的“新闻观察”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的文章。文章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 “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1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千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周围总是存…  相似文献   

13.
《辞海》这样解释:“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通讯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新闻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无沦是历史上还是现今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的榜样,大多是通过通讯得以传播。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起各层面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效果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短”是新闻的“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新闻学会等单位发起短新闻比赛,我应《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之约,在“报人评报”专栏就短新闻的话题理论几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媒体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全部,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漫画等所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本文讨论的短新闻即指消息。消息是新闻的主力军,是媒体运用最广泛、最快捷的新闻发布样式。就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而言,消息不仅起着打响“第一枪”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重要关节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9期发表了刘军民的《新闻中的想象》一文。文章要求新闻采写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以这些已非原汁原味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再造想象”,并且认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用想象加以复原和修饰……在消息、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种新闻文体中,的确可以甚至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成分,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在保证真实而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以一种新的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现……”一言以概之,作者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对新闻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以保证新闻的生动性和…  相似文献   

17.
正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的国家级大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论文,至今已评选16年,期间共计3105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23件,其中有不少可谓是传世佳品,如撰写邓小平同志骨灰洒向大海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能有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件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在南昌评选出了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作品。67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评选,几百件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通过优中选优,全国广电作品选出6件一等奖,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在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消息类只有一条就是江西卫视采制的《地震灾区第一夜》。那么为什么这条新闻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对这条新闻的分析是否能看出些许中国电视消息的评奖趋势呢?  相似文献   

19.
浙江《湖州日报》在今年七八月,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按“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成功的报道总是与时代背景、新闻背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好的新闻事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没有敏锐的新闻感觉,没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快速的反应机制,机会就会稍纵即逝。7月15日,编…  相似文献   

20.
祁念曾 《新闻界》2000,(3):45-45
《深圳商报》是深圳特区一张年轻的报纸。作为市政府机关报 ,要增强其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加强新闻理论研究 ,对报纸发展的指导更为重要。九年来 ,我们组织报社员工积极开展新闻研究 ,钻研新闻业务 ,共出刊《深圳商报通讯》47期 ,发表文章500多万字。其中 ,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报刊月报》、《岭南新闻探索》等新闻理论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 ,在新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 ,我们已将主要文章汇编为《深圳商报的探索与拓展》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我们多年来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