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会坤 《大观周刊》2012,(33):291-29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奇 《大观周刊》2012,(3):176-176
民族的发展靠科学,科学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创新。而教育改革的创新又是教育的核心,本文就个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教育改革的创新,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任务,只有真真切切的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使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赖晓菡 《大观周刊》2012,(22):157-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的是创新教育我们思想品德课同样不能做创新教育的旁观者。把创新教育引入政治课教学.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达到理论上的内化和情感上的升华,这本身也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布置究竞应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改思考和时新教材的研究,作了设置行为作业,提高教学实效、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开展调查活动,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尝试用“研究性作业”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贾建龙 《大观周刊》2013,(6):269-269
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已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时值世纪之交,我们已经听到知识经济的扣门声。建立和发展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是核心,创新人才是关键。因为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所以,人在知识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其它层次教育的主导和龙头,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创新的主要源头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在新形势下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校报作为高校目前最权威、最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在服务于高校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中,应该有所作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左右,投入靠国家…  相似文献   

6.
甄瑞 《大观周刊》2012,(39):304-304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语文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将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谭小平 《大观周刊》2011,(22):40-40
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徐小英 《大观周刊》2011,(22):47-47
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到制约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离开知识的能力与创新.也没有离开能力的知识学习。因此.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新课程要求,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把能力和创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的依辅性不会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永远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它是一种公共物品,靠全民税收由政府兴办。它是知识实体,但不可能变为经济实体,不能全面实行有偿服务。图书馆靠自己的知识劳务输出不能自我生存与发展。没有依附的属性,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没有辅助的属性,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隋卫军 《大观周刊》2012,(51):60-60,14
信息化条件下,要打赢高技术战争、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履行好我军历史使命.必须注重政工、装备、技术、军事等方面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靠创造性思维。军队政治工作学学员作为未来进行军事革新的生力军.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军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丁利霞 《大观周刊》2012,(45):345-345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头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李捷 《现代出版》2006,(2):21-23
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产业经济也必然要相应地转变增长模式,走新型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中要求创新科技的含量及其对经济的推动比重要显著增大,特别是以教材及其他教育图书为主要业务范围的教育出版社,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作为一个教育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我认为核心策略是优化配置出版资源,提高资源研发利用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沛江 《大观周刊》2012,(22):229-229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市级问题,但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任高瑶 《大观周刊》2012,(27):200-200
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授课一直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而地处偏僻。网络设施滞后.网络管理相对分散的农村.中学班级却占绝大部分。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增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长的重要转折时期。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小丽 《大观周刊》2012,(33):268-26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而教育的发展,一靠国家的重视,二靠教师的努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是成功的桥梁,是前进路上拓荒者坚实的后盾。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图书馆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志平 《图书馆论坛》2001,21(6):32-33,71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光 《大观周刊》2012,(28):253-25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人才聚,事业兴”。已经成为广电人的共识,然而,“人多才少”仍然是目前制约广电宜传和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越往基层,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广电人才已经成为各级广电部门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主席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广…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于渊  尹少华 《大观周刊》2012,(31):198-198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吴跃昌 《大观周刊》2013,(8):261-261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