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帆 《英语广场》2016,(12):18-19
中国文化负载词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内涵。中国大学生肩负着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能否正确地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大学英语翻译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启动对文化蕴涵词再认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文化(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图片启动及随后的文化蕴涵词(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再认测验,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是否会出现文化适应性反应。结果发现:⑴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文化图片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⑵文化图片与文化蕴涵词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中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而在美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被试出现了文化适应性反应。⑶文化蕴涵词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历史。博物馆展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的准确英译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对博物馆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在文化翻译视域下,运用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归化、异化和文化负载词化普通词等翻译策略,对博物馆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服饰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浅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文化词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举例评析制度习俗文化词、比喻性词语、物质文化词、双关词和习语的翻译,探究两位译者在处理上的得失,并总结出译者在翻译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词语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文化日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负载词翻译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用于指导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理念也层出不穷。该文将对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分析,以探究零翻译观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的词学观     
词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词与诗一样,也具有“兴观群怨”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继承、改革、发扬、光大中华词学,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的词学观     
词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词与诗一样,也具有“兴观群怨”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继承、改革、发扬、光大中华词学,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中富含带有强烈的美国民族色彩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该文以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为指导,以巫宁坤先生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物质、语言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主要采用了间接翻译的策略,减少了中国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不适感;生态和社会文化负载词主要采取了直接翻译的策略,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更保留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化学理论,从词史与东坡词创作历程的背景上,考察东坡密州词。东坡之前,词坛上儒佛道文化未曾沟通。东坡知密州时的词作,融汇贯通三家思想,而又以其独特的“超然”思想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代表中国士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品格。东坡词既表现苦难忧患,又力图摆脱忧患,给人一种超越感,密州词是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吴丽华 《出国与就业》2011,(16):250-251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在语言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称呼词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较大程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以及称呼词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对汉语文化负载词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有利于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多重文化折射下的新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中,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迅速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方言词。这些新词语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表现出新时期词语独有的时代特色,而且从这些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入手,以充分的论据证实诗、词、曲的形成明显地留下了外来文化的痕迹,它们或者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或者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从而就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词的发展引人注目。词从唐代兴起,经历了宋代的兴盛,一直流传至今。现如今,词中的许多精妙仍然为人们所熟识。由于词的句式灵活,适于表达曲折的感情,故文人最初多以之抒写春恨秋思、儿女情长。虽然狭窄的取材,限制了词的发展空间,但却使词在表达感情上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文化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汉语学习者想要学好汉语,必须掌握这些涵义丰富的汉语文化词。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对汉语文化词进行界定和分类,探讨汉语文化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文化专属性和民族特色的词汇。中医理论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国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本文通过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两个英文译本译例分析,探索一些值得借鉴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词人李Xun的渔隐词作是《花间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亮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李Xun的遗世独立、风趣洒然渔隐词的形成原因,以及他为何成渔隐词创作之重心,具体为:李Xun个人独特的身份与经历;他较好地接受了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他的渔隐词境界高出同时代人的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代表了清王朝前期文化融合的大趋势,是康乾盛世和谐文化的先声。考察纳兰性德地位,应该注意到三个层次,即:纳兰词在清词中的地位;纳兰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纳兰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