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景端不仅会出点子,出好书,而且他的文章,针对性强,言之有物,有些随笔更是读来生趣。”——萧乾“李景端身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一股韧劲,看准的目标,就千方百计一定要把它办成,而且要尽善尽美。”——戈宝权“社会上就缺乏像李景端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人。”——季羡林“他办刊物,办出版社,二十年来没出坏书,甚至连内容拼凑的‘人情书’也没出。相反,他策划组织、包括自己参加编辑的一大批名著,如《尤利西斯》、《杨绛译文集》、《冰心译文集》等都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冯亦代  相似文献   

2.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3.
一个不太起眼的“纱手套加工合作”广告,就是一个不小的陷阱,这是记者连日来在杭州明察暗访后得出的结论。记者在调查中担忧地发现,目前在国内不少城市报纸上都正在出现的“纱手套加工”广告,很可能是一个针对下岗工人的“就业陷阱”。至少在杭州,已经有将近2000户下岗家庭陷入了这样的纠纷之中。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30日,有个同志告诉我,他一个邻居叫寇贞娟,年轻时收养了两个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才了,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工程师,事迹很感人,就是没人去写。我一听就坐不住了,问明地址,就去找寇贞娟。门开了,接待我的是一位表情冷淡的妇女。这就是寇贞娟。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没点人情味”。她得知我来意后,说什么也不让采访,并告诉我,前年河南日报一位记者来采访都被她给打发走了。听后,我心里很矛盾,又想走,又不愿失去这次采访的机会。就在我为难之时,她收养的两个儿子和  相似文献   

6.
王新 《湖北档案》2003,(11):29-31
这是一个传奇般的男人,半生饱经磨难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艺术之梦。他教过书、当过兵、办过厂,因为痴心艺术,他的婚姻屡遭磨难,先后3次离婚,4次结婚。他是随州克隆编钟第一人。1992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头部遭受重创做了开颅手术,从些便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挥“戈”重上人生战场,硬是拖着残疾之躯复制出音律、音色均可与出土文物相媲美的编钟,然后又办起“天戈画廊”,收徒传艺。在他的精心抚育与指导下,儿子何坤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7.
错位营销     
有这样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美国一家制鞋公司正在寻找国外市场,公司派一个推销员到非洲一个国家去了解那里的市场,这个推销员到非洲后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没有市场。”于是公司派出了第二名推销员,他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发回了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市场巨大。”哪一个推销员是市场营销人才?第一个显然不是,而只是一个收取订单的人。没有订单,他也就无所事事。第二个也不是营销人员,而只是个推销员,因为他认为“我可以推销任何东西,尽管人们不穿鞋,我也能让他们穿上”。什么是营销人员呢?第三个才是。他在非洲呆了三个星期,发回了…  相似文献   

8.
从鱼雷快艇的轮机兵,到《人民海军》报社军事后勤处处长,从海岛到都市,25年的军旅人生,张剑有20年是在爬格子中度过的。他说,记者就是一个行者,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人。就是这位行者,一边走路,一边记录,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用灵性的文字,记录下大变革时代人民海军建设的辉煌航程,成就了一篇篇颇有影响的新闻佳作。“记者应代表社会的理性和良知”张剑是从一个海岛上写到北京来的。他在那个吸两支烟就可走一圈的最前线的海岛上呆了整整9年。谈起如何走上新闻之路,他说得平平淡淡:“海岛生活很寂寞,寂寞了就读书,读书多了就想写东西,写了东西就…  相似文献   

9.
“风格即人”。很多人都认为这话是马克思说的,也有人说不是,并且旁征博引,搬出好多资料。我到图书馆查了查,证明后一种说法正确。我认识上的一个错论也由此得到纠正。“风格即人”是谁说的?是18世纪法国一位博物学家布封说的。布材是科学家,也是著作家。他写的(自然史》在世界上很出名。他专门论述写作问题,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风格则的讲演。“风格即人”就是这篇讲演中一警句。“风格即人”,遮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出世就像插了翅膀一样,漂洋过海,活跃在各国许多文人的笔下,并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赏。这里恐怕包含看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10.
他,曾经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好职工。商海大潮中的一次偶然跌倒,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事业处于低谷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努力,东山再起,而是误入迷途,在幕后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网上“一夜情”陷阱实施敲诈。  相似文献   

11.
翻开尘封的档案望着一个个熟悉的军人这些军人他们的往事与经历折射出一个民族奋斗的印迹……这是我的曾祖他并不如我想像的光荣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他也有建立武装的梦想东征战火北伐希望集合民众闹暴动与恶势力搏斗他没有听到南昌起义的枪声他更不知道队伍已经上井冈二万五千里暴风雪他被困于路上一次次混战的惨败一次次血灌胸膛千人的队伍只带回几个同志几条枪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经常一个人呆着叹气舔伤喝酒骂娘……我虽然很难记起他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军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他的故事那是坐在奶奶的膝上“一二·九”学生运动他挥动反帝…  相似文献   

12.
误入“陷阱”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民主革命先驱曾深情呼唤的“赛先生”(科学)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个科学昌明的时代。 有科学,就必然有伪科学。 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一些记者误入伪科学的“陷阱”,为伪科学鼓与呼,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气功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养生健身、自我身心锻炼的一种方法。一些人却把它宣扬成包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宣传成推翻了一切前人科学理论体系的“绝对真理”、“终极真理”,把它搞得玄而又玄。我们一些媒体也跟着起哄。一时间,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社会上弥漫着一股  相似文献   

13.
我很敬重保群.人很敦厚,善解人意,且又刚正不阿.这是28年来的印象,刻骨得很.那时保群从部队复员刚到湖北铝厂.厂址就在安陆.他当着铝厂广播员,又当编辑,又采写稿子,又兼播音,一口纯正的京腔,我还以为他是北京人,原来出身在“和氏璧”的发现地南漳县(古为南郡).他还写诗、写曲艺、写电视剧等作品,据说在部队还当过演员.在湖北日报东湖文艺副刊上常见他的大名.有回我去报社,问文艺编辑,那个卫保群是个什么人,是不是个笔名?编辑一笑说:就是你们安陆湖北铝厂的,是个真实姓名.我一回到安陆,就跑到铝厂找卫保群.连找三回不遇,回回都说是到车间采访去了.过了几天,有人敲我的门,一开门,就见一个汉子(穿的还是黄军装)说,我就是卫保群,你是赵金禾吗?声音洪洪亮亮,情调又爽爽快快.我们一见如故.我们常在一起作心与心的交流,我拟定写部现在看来是狗屁不值的长篇小说,我跟他讲构思就讲了一个夜晚.那是冬天,我们拥着被子.我至今想起来就感动.他听得极认  相似文献   

14.
陈江 《出版科学》1999,(2):20-21
胡愈之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惊叹号,一个响亮的名字。然而这位前辈有着今天聪明人看来很不合时宜的脾气或个性,他“是默默奉献的长者,多做少说,乃至只做不说”(该文集编者戴文葆先生语);“他为邹韬奋,为许多作家编刊了文集,就是没有考虑他自己的文集”(其亲属胡序介先生语)。不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它有着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者说很会捉弄人的机制:有的人生前尽管多么威风,拼命为自己树立丰碑,可惜历史仍然把他忘了;有的人倒并不想名垂青史,历史却记住了他,而且永远永远地。《胡愈之出版文集》的编辑出版,正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5.
戴墨  任旭 《军事记者》2006,(7):39-40
他这个人乍一看很“粗”:嗓门儿大不说,还“沙哑”;宽肩背厚不说,走路步伐还大。瞅背影,是个武夫;走近了,看眼神儿,有凛然之气。一笑,又发现,眉眼儿里竟全是水波荡漾,很深;一接触,三句话投缘,准拍肩膀。这就是前进报社社长郭宝山。深情的海水有人说,宝山社长的胸襟宽阔得像一片海。他倾情为部下排忧解难的那股子劲头,不比大海浅2005年5月,他从吉林军分区政委的岗位上调任前进报社社长。上任刚半年,就到了年终总结。在机关二级部部长述职大会上,他是最后一个述职的,可人们送给他的掌声,那真叫“响”!用机关干部的话说,“鼓舞人心!”那仿佛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的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也就是说,企业家是从事“破坏性创造”的创新者。而后现代大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可爱的老人,一双眼睛,像海水一样碧蓝,一次震撼至今的出海,一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成了他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27日,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戈公振诞辰一百周年。最近,我有幸到江苏省东台市访问了他的故居和故居内的戈公振纪念馆。戈公振故居座落在东台市城区的兰香巷11号。在纪念馆的第一展室,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使人对这位爱国进步的新闻界前辈,立即产生无比崇敬之情。戈公振1990年出生在东台城内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他的侄儿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同志说,戈公振  相似文献   

19.
葛传宝 《军事记者》2006,(10):41-42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范长江接触过冀惠彦的人,都说这个人很有“高度”。仔细一品味,就觉得这个“高”字饱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他个儿长得高,1.84米的身高;另一层意思是说他在行内知名度高。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他用心血和汗水趟过新闻之路,以一名军事记者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历史瞬间。1993年,他带领摄制组进行边海防纪行采访。从祖国最东部的乌苏镇“东方第一哨”,到新疆边陲斯姆哈纳“西陲第一哨”;从南沙华阳礁,到漠河“北极村”,以及陆…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