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2.
对于外行来说,要理解如何能把数描述为具有不同的维,是困难的. 一个数似乎只是数而已--是描述一个特定的量的东西. 一、二、三、四等等这些数怎么会有维数?好吧,让数学家们来给数的特征作出另外的解释吧. 例如,数学家们认为任何实数或任何虚数都是一维的,因为它们本身只有一个部分是表明它们的数量的. 而且它们能图示在作为一维对象的一条直线上. 另一方面,复数称做二维数,因为它们由一个实数和一个虚数组成.  相似文献   

3.
3年前,我和父亲去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  相似文献   

4.
"过山翻滚车"是游乐园中非常刺激的娱乐游戏.其最刺激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从一个很高的坡顶滑下,冲上一个圆轨道,然后再冲下来,在此过程中,你会感到整个心似乎悬于空中,很不踏实.  相似文献   

5.
用"感激"唤醒"感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是一次普通的作文训练,题目是"感动".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应该是在高一年级.好像当时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个写作单元就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也觉得这个题目很适合高一学生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6.
王东京  李莉 《科技文萃》2005,(10):107-109
转移支付不是变魔术 看魔术表演,大师神奇的技艺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其实,魔术师是凭借巧妙的构思,快捷的手法,在人们眼皮子底下,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把道具从一个地方,快速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像是把钱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转移支付不是变魔术,却能影响全社会的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诞生"与"诞辰"真不愧是两个忠于职守的好兄弟,为人们的一个又一个"纪念日"而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日,"诞辰"忙着张贴横幅标语--"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14周年".当时庆祝的场面非常热烈,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庄严的聚会.  相似文献   

8.
"他"和"我"     
我班教室黑板的左右上角,各贴着一个醒目的大字——红色的"他"和黑色的"我".这两个字虽然很普通,背后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两年半前我刚接手这个班.一天,我正在埋头批改作业,突然,背后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小斌和小明打架!"回眸一看,原来是班级执勤员小仪,还气喘吁吁地.  相似文献   

9.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0.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桥的两侧用大理石片和石柱各建了一道短墙,气势十分雄伟.桥的上升处比桥顶略宽些,但一到桥顶,桥的两侧便形成直线,彼此平行.在桥面的拱顶处有一个高大的石柱立在一个大理石的乌龟上,靠近柱脚处有一个大石狮子,柱顶上也有一个石狮.桥的倾斜面上还有一根雕有石狮的美丽的石柱,这个狮子离前一个狮子一步半,全桥各柱之间都嵌有大理石板.这与石柱上那些精巧的石狮,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短墙是为了防止旅人偶然失足落水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人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小时候幻想当一名歌唱家,将美好的歌声带给千千万万听众.他努力地演练着自己的唱功,只希望有一天能登上舞台.然而,就在14岁那年,一场高烧烧坏了他的声带,从此将他变成一个哑人.绝望,让他夜夜哭泣.他愤恨命运的不公,深感自己从此将永远与歌声绝缘.但天生对音乐的爱好,却促使他千百次地走进歌厅.他静静地站着,听着那些歌手们动人的歌声,而难过地流泪.……  相似文献   

13.
我的弟弟是一个一岁半的幼儿,刚学会走路.我经常看到他走着走着,眼看快要摔倒了,可摇摇晃晃几下,就是不倒下去.妈妈戏称弟弟是一个"不倒翁".不过,你别看它走路还不稳,力气可真大.  相似文献   

14.
父子"情"书     
杨艳 《语文新圃》2007,(1):22-23
他是一个父亲,却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父亲.先后生下的8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最大的也只活到6个月.……  相似文献   

15.
当今,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公认.当前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已成为当今教育高度关注的话题,目前的"小班化"学校因为每班学生数在28人以内,"每一个"的教育有了良好的实施条件,如何真正发展"小班每一个",笔者学校通过初步实践,认为抓实"五个百分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深圳是一个让实业家纵横驰骋,让思想家天马行空的世界.2005年10月,我有幸赴深圳学习、考察了一个月.深圳的建设和发展令我兴奋、感慨和赞叹,更触动我思维的神经,让我思考许许多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三垂"     
这里要说的"三垂"是指垂直、垂线、垂足,它们都有一个"垂"字,且都与直角有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即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垂线是一个名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可以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直线,我们不能说它是垂线.垂足也是一个名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垂足,它是一个点.  相似文献   

18.
曾经听一位大学毕业生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某一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班主任让学生互相提提缺点,找找错误,有一名学生平时表现很好,没有一个人为她提出缺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Stop"这个单词的用法是中考常考的一个内容.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做错的一个内容.现将其基本用法及句型介绍于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说"原谅"     
无论你现在是一个中学生还是一个花甲老人,你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人历史.它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记忆,也留下了不少沉重的"历史包袱".许多人让几十年前发生的不快在几十年后仍然影响,乃至左右他们的人生.要想达到心理健康,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这些"历史包袱",而放下"历史包袱"的最好办法是原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