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所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窃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为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重点抓了差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工作。我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正面鼓励,激发作文兴趣首先,作文课上,我鼓励差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大胆发言,给他们提供在小组及全班进行口头表达的机会。比如,《小学作文》中每次训练均包括内容、要求、提示、范文及练习。其中的“范文”,我让差生去读,随后让差生谈自己的体会。其中的“练习”,我在指导课  相似文献   

3.
注重差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差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面向全体教育原则的重要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关系甚大.现根据本人教学实践和体会,浅谈对差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几点做法:一、针对差生思维缓慢的特点,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思维训练.差生的智商决定他们的思维能力落后于一般学生.他们对具体的事物基本可以理解接受,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则反应迟钝,缺乏想象力、概括力.基于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差生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耐心地开拓他们的思路,启动他们的思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我通过运用直观演示,结合课本图形,引导差生自上而下观察各例,启发他们把“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配,然后用“单位1”的概念来概括它们.通过直观教学、图形演示,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差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印象,对抽象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思品课程教学中,应正确地界定“差生”,辩证地看待“差生”的.对“差生”的转化重在匡正他的“人性”;“差生”尤其需要“尊重”,这是转化“差生”的基础,而有针对性的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安阳市八中马文俭数学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差生学习成绩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一、深入了解差生,正确地对待他们许多差生...  相似文献   

6.
转化差生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此,谈几点我个人在教学中转化差生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差生,或者学习差、或者纪律差,或者思想品德差.这些学生常令老师头痛,经常搅得班级鸡犬不宁,有的老师实行强压政策,用各种手段让这些学生服帖;有的老师用回避政策,在班级里孤立这些学生. 作为科任教师,我想,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差生,使他们转变,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在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转变差生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下面淡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七年我参加了省教委批准立项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课题研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我从中了解到学生基础存在较大差距,中下学生居多,差生面较广,优秀学生创造能力不强,中下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上课听不大懂,作业难以完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必然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教学脱离多数学生实际的现象。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潜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潜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1.
转化差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的特点.是什么在妨碍差生进步呢?我觉得是自卑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暴自弃的态度.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差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表现的条件,多给差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以期引起他们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差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中出现的运算障碍,是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差生学习物理的一块“绊脚石”,在农村初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意识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想方设法帮助差生排除学习物理的运算障碍,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看一定要有一个着力狠抓的重点,那就是转化差生。我在这一工作的实践中,对差生实行六“优待”,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1989年起就开始了“差生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实施课堂补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几年实践收到明显成效。本文就差生的内涵及其成因、课堂补差的理论依据及其方法、途径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差生的内涵和成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差生”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们所说的“差生”是指学生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以及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衡量表现出欠缺或不足。用整体和发展眼光看待差生现象,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一般总存在几个差生。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转化差生作了一些研究和实践,觉得有两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小步前进” 转化差生,运用“小步前进”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了使教学内容便于差生  相似文献   

17.
在近一年的教学中,我在学校总体目标管理指导下,利用单元教学目标管理的方式,在探索大面积转变初三数学差生成绩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的教学路子是按“以退为进,逆进达标”走过来的。一、“以退为进,递进达标”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差生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18.
论“差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生”问题长期困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普通教育的发展。 一、“差生”的成因与形成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诸多因素又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相关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笔者认为我国现有普通教育中“差生”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偶发性因素。由于家庭或个体的突发事件,造成一个时期的学业荒废,使学习成绩陡然下降,进而在行为上破罐破摔,成为“差生”;二是累积性因素。由于教学或学习上的失误,学生在一系列学习中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形成了基础学力的负积累,造成  相似文献   

19.
许波 《成才之路》2011,(27):72-73
所谓“体育差生”是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其运动能力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任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人认为转差工作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转化“体育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差生”问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本文所介绍的分层教学的实践,提出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等做法,对解决差生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