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人口流动会对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双向效应,即其既可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又可能导致农村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增强正面效应、减弱负面效应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农业上去了,农村富裕了,农民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夯实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会有整个的农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实问题必须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阅读可以更新知识,为可持续发展积累财富;阅读可以完善自我,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阅读可以学以致用,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阐述阅读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90年代之初传入中国之后逐渐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最近十年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论文、专著等)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发展可能性和生存质量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理所当然地吸引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参与其中,从而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的立体研究格局.可以预期,可持续发展研究有望演进成为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不仅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加强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强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文综合素质训练等途径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朱红娟 《教师》2014,(10):87-87
正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矛盾。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可持续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当代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尖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类社会一经产生,便有了发展问题.古代社会,人类自给自足,对自然界的索取造成的危害还不大,自然界完全可以以自身的补偿能力来弥补人类对它的索取.  相似文献   

8.
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是人们经济活动的舞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符合生态经济学要求,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程度及其具体过程.日本在资源利用方面的杰出表现及其进步的环保理念,为中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与德育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发展终极价值的关怀,展示了现代人对人类发展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是社会发展观的根本性变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使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迄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成为指导实际工作的价值选择和终极追求.德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成上层建筑的教化和践行模式,引进和实施可续持发展战略,既是对时代科学精神的主动吸纳,又是对社会全面发展和个人享用需要的协调关照.考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演变轨迹及其与德育的关联,我们完全可以前瞻性地预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只有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法治水平,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规制,才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环境的生态问题表现为天然水资源系统、水环境开发利用系统和水环境管理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制约。必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水环境系统尤其是天然水资源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澄清功能,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措施,尤其是高效的行政、法律管理,才能保证我国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客观上要求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该文就实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和协调性3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法的价值预设与规范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环境法的价值定位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的主要价值目标应包括整体利益、环境公平与和谐。要实现环境法的价值目标,可通过确立预防为主的原则,设置更多的义务性规范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森林资源也在不断的遭受破坏甚至恶化,所以,保护森林已成为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黄岗侗族村社在对森林维护和利用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习惯法,并对该村落的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因此,研究和分析侗族习惯法对森林资源的有序有效配置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传统制造业改造为产业生态链、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宏观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创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新情势审思作出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得失成败,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自然资源法应当遵循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发展原则、协调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以发展观作为研究视角,揭示了经济法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核,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指出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经济法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实施整体性、持续性、协调性和公平性原则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了社会发展各历史阶段人类的根本利益 ,以及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类事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是实现社会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最好形式 ,也是体现文物工作自身规律 ,实现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有效推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