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兴盛,带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散文在历经先秦时期的昌盛后,在汉代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与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成熟的碑文和游记,骈文也确立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散文在汉代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演变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散文”概念的提出是一次对散文“在”本体的文学性的逼近。它的产生是 2 0世纪初西方文学观念引入当时中国文坛的结果 ,源于当时作家对西方文化、思维霸权的敬畏和遵从。“文学散文”从众多的散文文体中凸现出来 ,标志着 2 0世纪中国散文依据文学性强弱来划分散文等级的制度已开始形成 ,而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当时作家对文学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对散文本体而言 ,以“文学散文”指称 ,还是以“文章”指称 ,都不过是一种命名而已 ,它不可能改变散文的正宗 ,这必然导致人们对散文本体认识的“遮蔽” ,并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散…  相似文献   

3.
宋代散文是中国文学传统之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从宋代散文对文学传统中的积极用世、干预现实的一贯精神、复古重道的创作观念以及“古文”创作传统的继承、对前代文学体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等角度,深刻阐述了宋代散文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文学传统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传入中国后,中国文体学接受了"三分法",但将散文与其他三种文体并论,出现了东西合璧的"四分法"。在反思西方"文学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情文俱胜"的角度,确认了中国散文的文体定位,即散文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非虚构的散体的抒情美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古代诗歌的高峰,散文在唐代的发展也写下光辉的一页。在唐代,出现过一大批宛若群星般杰出的诗人,放出了绚丽的异彩;也在唐代,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散文家。他们前仆后继地进行了一场改革文体的古文运动,对散文的发展、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极为丰富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的散文不是中国传统散文的嬗变,而是融汇了印度文学的营养,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现代散文的提倡和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在近代思想界的价值已经得到公认。本文试图从散文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其文学价值。指出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几个明显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散文特点的继承和变异。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杂文学”的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启迪了新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西部文学方阵中的重要作家,多年来,刘志成以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为阵地,集结文学创作力量,并以独具特色的散文书写,努力提升西部文学的整体影响力。《裸袒的渴意》是他的一部散文集,精选了多篇散文创作历程中的代表之作,既深度呈现了写作个体在岁月洪流中的命运流程,又彰显出西部文学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是对生活苦难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散文,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不管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还是“心灵抒发”的形式,散文总以它独特的魅力,活跃在文学的各个历史时期。散文发展到本世纪初期,有了一场大的变革,这是中国文化的变革。一场由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千年古国的文化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散文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先驱者们常常以散文形式作为抨击旧思想、旧道德的武器。白话散文便这样在“五四”时期兴盛起来,并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代,是中国寓言文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先秦寓言是伴随着当时学术的兴盛一道发展起来的,加上它成长的文化背景特点——中国古代工商业的中心,往往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的影响,先秦寓言和其产生年代相近的欧洲寓言文学鼻祖《伊索寓言》有所不同,它们大都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式样,而是镶嵌在先秦诸子的哲学散文和历史散文中,被作为阐学论道的依托和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散文在发生时期,经过周作人"美文"的提醒,散文有了艺术的自觉。上世纪20年代,"闲话体"散文有着杰出的成就,但随着文体意识的不断发展,"闲话体"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质疑,"独语"的美文浮出水面。何其芳30年代的散文创作,将"诗"的品质和"现代主义"的手法融入中国现代散文,进一步加深了散文的文学内涵,是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设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碑石。  相似文献   

13.
散文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史上灿若群星的名家骚客,运用这一载体,展示出迷人的文学才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散文之路,是一条光彩夺目的心灵旅程,记载了一个个有思想、有文采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人们常以诗文并提,诗指诗歌,文指散文;又常以文学文章并提,文学指文学作品,文章指非文学或文学性不强的常用文体,亦即散文;又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学体裁的提法,散文则又指的是一种文学样式。这里,文、文章、散文,都具有“散文”的含义,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仅出现  相似文献   

15.
董宏量的散文,在纷繁芜杂的当代散文园地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存在,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现代散文的优秀传统,以沉厚的内蕴、绵厚的韵味和醇厚的语言,显示了宁静、清雅、精致的文学品质,代表了当代散文健康的发展流向。  相似文献   

16.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独特结构上,抒情艺术上、诗情画意、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散文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史上灿若群星的名家骚客,运用这一载体,展示出迷人的文学才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散文之路,是一条光彩夺目的心灵旅程,记载了一个个有思想、有文采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18.
百余年来,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历了两次大的文体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在这次变革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散文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第二次的文体解放,是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这次变革的性质,是对文学本体意义的价值还原。”“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是绝对大众化与商业化的文学,文学体裁的生存空间完全取决于它对市场运作机制能否适应。散文文体恰恰满足了这一条件。”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创作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和创作上的繁荣相比,中国现当代散文却没有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正> 当中国比较自觉地引进西方文学,借鉴西方文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时,中国文学发生了“千古未有之奇迹”。这一变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全面革新,同时也是东方文学西方化的显著表现。大致说来,变化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有新的认识。中国文学的源头有三:一是短篇的抒情诗,就是《诗经》的绝大部分;二是散文写的历史,就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三是说理论证而富有艺术性的散文,就是先秦诸子的著作。从这三个源头发展下来,中国文学一开始就以抒情或叙事的诗歌,谨严的史传和说理论证的散文为正宗。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属正源正派,只是后来从正宗文学的某些余绪,如史传的趣味逸事和论说的设誓引证中,分出的一条小小细流,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一般还是不把他算作文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导航】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冰心曾说过:"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自五四至今,宏观中国散文的发展变化,确如群岳朝天,百川归海,连绵浩荡,难以计数。优秀的散文在文体或曰风格上,给予读者的感觉,就如郑振铎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