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教育圈内的同志都知道,原来小学低年级是不开设《自然常识》课的,低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是近些年的事。可对其中的原委,知之者就不很多了。原来,这与美国人在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后于综合科技实力比自己略为逊色的原苏联上天之后的反思结论——原苏联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开设有《自然常识》课有关。可见,早期开发儿童科技智力,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战略意义多么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基本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并且大部分对此还很不了解,也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当前的科技教师  相似文献   

3.
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比较而言,活动类课程更易于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对基层学校有着更加广阔的改革空间。近年来,我县小学的实践活动课尤其注重综合性,力求达到育人效果的整体优化。这类活动主要是以学校、班级为单位自行设计安排的。围绕这个专题,县教研室重点从大阅读、创新教育、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究。阅读课。学生可以走进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网吧,自由选择读物,自由阅读,自由摘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金康园实验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实验小学,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围绕“科技创新教育”这一主题,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1.改革课程设置,充实科技创新教学内容。我们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编拟了以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常识、科学实验、计算机操作、无线电、科技制作、生物养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探索》校本教材。每周星期五下午开设“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单周开设全校性综合特色活动,如:气象观测、科技制作、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小学每周七节课外活动时间内,留一节作为“科技活动”时间.根据这个精神,我校设置了科技活动课.按每周一课时计,一个五年制小学毕业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将接受181课时的普及科技知识教育,包括:制作80课、实验34课、观察32课、讲座35课.开设科技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培养科技幼苗.为了开好这一门课,我们选用了重庆市教育局、重庆市科协编写的“小学科技活动教材”.这套教材中每个年级的内容都包括:制作、讲座、实验、观察四个方面.以四年级为例,我们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威海路第三小学为了活跃学生身心,开设了“主题组合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在一般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将目前教育计划中无法顾及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教育活动进行组合,确定系列教育的内容。 这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主题组合活动”每周安排六个教时,为不增加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7.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在小学教学当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启发他们的思维,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微课是近年来教师一直都在使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课的分类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然后又从根据综合活动的类型选择微课种类、灵活运用微课激发学习兴趣、突破综合活动实施的难点、利用微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将教育性、规范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于一体这些方面出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了将微课应用到教学当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教改举措。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在师范院校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是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 ,并对“科技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既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开设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关键是主题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课主题活动设计应致力于“三确定”,即确定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主题活动的活动内容、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素质拓展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察素质拓展课程的国际视野,分析了国内高校开展该类课程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素质拓展课课程体系的解决方案,以切实发挥素质拓展课的作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慢慢走进了小学教学领域,并成为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独立课程,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前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鄂州市新民街小学一直致力于探索构建新的平台,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拓展更大的空间。一、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通过开设电影课、围棋课两门校本课程,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部分地市活动课程研讨会199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随州市召开。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观摩了随州市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为会议提供的晨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和科技文体活动等四个类别的活动研究课,并围绕开设活动课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现就会议研讨中涉及到的有关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活动课程的开设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三年前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学科,综合了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等学科。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正处在起步阶段,可以说创业课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创业教育能否成功。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开设创业课、学科渗透、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其中开设创业课,通过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开办企业的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本文试就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创业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实行新课改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是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科课程有很大不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课程能不能正常开设、教学内容能不能切实完成的问题,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问题。事实上,实践活动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陪学生玩"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高科学探索能力、提高审美素质为主;主题设计方式可围绕教师为主、学生为主、师生共议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能主动进行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分析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开设的"走进劳动与技术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从课程开设缘由、课程内容、实施思考等方面探索了小学与职校普职融通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门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极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课程特点,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技术教育。现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如火如荼铺开之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凝聚着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为沉闷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增进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