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问卷法,探讨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通过调查表明体育需要、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体育兴趣等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尚保春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10-11,1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FIT模型理论对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规律和培养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指导人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结论:FIT模型理论有助于促进人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转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锻炼者的日常锻炼;锻炼认知度、体育需求、锻炼频度、懒惰心理、强制措施等是影响和制约人们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重要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对当前本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牡丹江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 ,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 ,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两大因素,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即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理论参考。1.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吴文波 《精武》2012,(32):56-56,81
以心理学对习惯的定义为基点,给出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通过对习惯形成过程的回顾,分析了校园环境中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诸因素,及其在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建立相应的体育设施,配合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合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得出,学生个人体育意识和外部体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建议应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转变传统教学体制,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人在一生中接受时间最长、较为系统的身体教育阶段,并为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中小学生正处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东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目的及认识的调查,了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为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课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也是多数学生最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它对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及锻炼习惯的形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的内容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ARS-3、CQOLI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现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作为国民终身体育基础阶段的学校体育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对国民终身体育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归纳了一些对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参考意义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尹博 《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教育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习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进行研究。认为只有当身体练习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达成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创设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现实表明,学生在接受了长达若干年体育教育之后,能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坚持终身体育自主性行为方式者并不多见.并以此为研究目的,并得出如下结论:1)男、女生性别,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生物学特征所决定的,而并非是同样好的运动环境和教育因素所能解决的差异存在;2)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上有着非常显见的因果关系;3)教师在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关系问题上约有47.8%的教师持有低认可,这无疑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投入不足的一个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世界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对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60至69岁哈尼族、彝族老年人随机抽取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习惯、每周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SCL-90量表诸多因子有显著影响。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强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的配有音乐的健身操锻炼能够全面而明显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其健身、健心的特性出发,对音乐应用在体育健身课中对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对保持老年人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身体能力测试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研究了体育锻炼对保持老年人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试行的俱乐部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学生进行追踪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俱乐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延续和习惯形成,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