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刊顾问尹均生教授1998年主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报告文学研究”栏目,本人所撰写和组织的报告文学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2.
当代满族的族别文学,业已形成书写题材多样、创作体裁均衡、作家布局合理、艺术诉求纷繁的整体态势。在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创作方面,"族性"书写与普世价值叙说均有充分表达。满族文学的成熟,是该民族众多作家共同托起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题材、体裁的优秀作品如花团锦簇,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报告文文学新世界。报告文学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系列,通过这个系列,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出若干不同的规律:从题材着眼,可看到由记事为主发展到以写人为主,再到塑造人物形象,今天又发展到无主要人物、无主要事件、无贯穿情节线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从哲学视角看,从单  相似文献   

4.
<正>"打工"是广东方言,"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打工文学"真实地记录了底层打工者的打工生活。  相似文献   

5.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6.
:当今 ,报告文学已经是更趋成熟的被国际公众广泛接受的文学体裁之一 ,是社会公众关注、思想含蕴丰厚、社会意义重大的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语符载体。仅用“文学的轻骑兵”来阐释报告文学的文学品位与价值已不能表达其文体的美学特征了。但是 ,新近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 ,依然沿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报告文学挂靠在“散文”的名下 ;甚至不承认报告文学是文学 ,责难其“缺乏文学性”之声也不绝于耳。鉴于对报告文学文体的误解 ,应该从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思辨色彩和艺术美感相契合、现实性和史诗性的和谐共容几方面认识报告文学文体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事件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读者。但是现今报告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报告多"、文学"少的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报告文学作者的文学修养,让他们不仅会作"报告",而且还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小说是文学家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家的文学情怀的结合,是文学体裁对教育题材的阐发,因此兼有教育和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一般特征,其内涵也有不同理解。文学体裁表达的教育题材,使纯理论的教育理念,具有了文艺欣赏性;文学作品中表述的教育理念,使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实际价值都得以更好的实现。本文从题材和体裁的角度对教育小说进行了简要分析,点明了教育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钟斌  张嘉星 《福建教育》2023,(15):46-48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报告文学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报告文学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文本的选文,除了要考虑作品的经典性之外,还必须注重教学文本的适切性。报告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荒芜”的现状,需要语文教师选择更为适切的文本作为报告文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单纯从字面来看,报告文学的含义似乎很简单,就是运用文学手法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形象的报道。从这个定义来看,报告文学应该是一种新闻文体,其中心概念是报道,主要价值就在于向读者提供新闻信息,只不过强调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形象化的报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人都把报告文学看成是新闻体裁的一个种类。正如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黄钢所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用文学形式所进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但是,在人们承认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同时往往又把它看成一种文学样式,看成是文学上的轻骑兵。如我国的第一篇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散文的分类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生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一、特写体裁有什么特点?它与散文、报告文学有何不同?萧乾的特写又有哪些特色? 二、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阅读入门指津】一、特写这种体裁有两种含义:一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要求生动地、形象地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使读者获得较深刻的印象,同时注意及时、真实;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描写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某些细节上容许恰当的想象或艺术加工。报告文学是指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与文学形式的特写是十分接近的,有的特写与报告文学没什么区别。狭义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它的篇幅一般不长,形式灵活,可抒情,可叙事,可议论,或兼而有之。实际上,报告文学也是散文的一种,有的特写划为散文也无不可。因此,对这几种文体,要细心揣摩其特点,才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报告文学一直是以主旋律为基调,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提振民心士气,成为当代中国人追求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史。近年。中国报告文学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已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学体裁。最近有人以美国的"非虚构"来量裁、套用、甚至想取代中国报告文学体裁,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坚持中国报告文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人的审美趋向,让报告文学得到长足而健康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说,不要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特殊体裁在建国17年是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报告文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文学、政治及其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作为报告文学生命的"真实性"这一角度来对报告文学在主义话语下的构建及其产生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魏晋幽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世多幽默,是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发展史上一个规律性现象.魏晋统治阶层创作幽默文学、众多文人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文学题材的开拓、多样的幽默文学体裁等方面,正体现了魏晋幽默文学的高度繁荣.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作品,已经进入了中学教学领域。现在,我们想就如何欣赏和把握报告文学问题,谈一点想法,以此就教于各位老师。报告文学,本质上属于非虚构的纪实体文学,我们在体会这种体裁的特性、把握其美学价值的时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文学表现形式。向以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情节感人,表现手法自然,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等特点著称。报告文学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人为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也就是说,在诞生报纸的同时,就产生了报告文学。有人人为报告文学并非产生现代,虽然它在现代表现的非常活泼,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代记传体散文,有此说,历史巨著《史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两种不同的写作体裁 ,报告文学与通讯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呢 ?抑或说 ,两者的本质区别究竟何在 ,多年来 ,这一直是新闻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一、报告文学与通讯的不同之处(一 )写作体裁上的不同。报告文学属于新闻性文学 ,具有多姿的文学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告文学是选择的艺术 ,在千百万人物或事件中选择报道对象 ,在报道对象成百成千个事例、细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塑造对象、反映事件。因此 ,它的创作方法应该重再现 ,而不是重表现。 2 .报告文学要求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更深刻地揭示矛盾 ,更完整更形象地刻…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