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郎平辞职,并非空穴来风”——这是某报曾经刊登的一条标题,一些报纸也曾转载。新民晚报“夜光杯”刊登《“老泉”非苏洵之号补证》一文,文中也有“把‘老泉’加之于苏洵,亦空穴来风,恐事出有因”一句。现在,报刊上出现“空穴来风”,都是“事出无因”的意思,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了。“空穴来风”能约定俗成吗?查成语词典,“空穴来风”语出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原句的意思是:我听老师说,枳树多弯曲,致使鸟来作巢;有了空穴,风就会吹进来。可见,“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其比喻义指消息或流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所以成语“空穴来风”不是事出无因,恰恰相反,而是事出有因。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句,显然是误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错用“空穴来风”,在报刊上经常  相似文献   

2.
空穴来风”是一个十分常见、使用频率也相当高的成语。但遗憾的是,目前媒体上出现的“空穴来风”普遍用错了。如:1、电信重组属空穴来风,阚凯力称不排除有人造势。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句子:阚凯力认为,这应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南方日报》2004年5月26日)2、“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 (搜狐网体育频道,2004年9月3日)3、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新浪网影音娱乐频道,2004年9月10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认为“空穴来风”是用来比喻毫无根据的传言。并且特意加上“纯属”“并非”“毫无根据”等词…  相似文献   

3.
《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2期发表了裘永红先生《几个常被误用的词语》一文,拜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的一条似有可商榷之处,这便是:3.空穴来风“张局长被免职了,看来有关他有腐败问题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伏明霞矢口否认服用过摇头丸,声称此类报道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常常被理解成“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而它的意思其实正好相反,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若按“老皇历”(料想《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空穴来风”条的解释即是裘先生的权威依据),裘先生此说甚当。可若按…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评选出一个最会“惹是生非”的成语,我以为非“空穴来风”莫属。这不,仅笔者孤陋的视野所及,专门讨论该成语词义规范的文章就有7篇:老丹《小心“空穴来风”》(《咬文嚼字》1995年第5期),时鹏寿《“空穴来风”,要说爱你不容易》(《阅读与写作》1997年第7期),吴勇前《不要误解“空穴来风”》(《语文月刊》  相似文献   

5.
“空穴来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一般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语出宋玉的《风赋》:宋玉对(楚襄王)日:“臣闻于师,枳旬来巢,空穴来风。”刘洁修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认为语出《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因此可以这么说,“空门来风”是这个成语真正的源头,“空穴来风”是后人在使用中修改定型的词形,二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注:“(李)善曰:庄子曰:‘空穴来风,桐乳致巢。’(李周)翰曰:‘空穴,谓门户之穴,言木之句曲者,其多巢鸟,门户之穴,风多从也。’”唐白居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增刊2001年《语文高考研究与辅导》20页第3题A项为判断成语空穴来风用法的正误,该项的表述是这样的:“马晓春退出富士通围棋赛的消息是中国棋院负责人透露的,当然是空穴来风,这消息不久也的确经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无独有偶,2001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教学情况调查(一)》中第四题C项也考查了空穴来风的用法。该卷C项的表述是这样的:“《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亲自证实了这一说法。”上述A项和C项的语境几乎一样,可是空穴来风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8.
“空穴来风”是较常用的成语,源出战国时楚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我听老师说,弯曲的树枝容易招来鸟做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容易吹过来。所以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白居易《初病风诗》说得更明白:““朽株难免,空穴易来风。”现常用以比喻某事物有根据,有来由,有原因。其中的“来”意思不是“吹来”,而是招来,招致,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使动用法。抓住这一关键,“空穴来风”的意思本是较为显豁、较易理解的。许多人却只看字面,望文生义,由一“空”字敷演、附会,造成对…  相似文献   

9.
“空穴来风”本指事出有因,确有来头,但现代传媒往往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流言飞语。这一完全相反的释义造成成语使用中的混乱。同时现行权威辞书的释义也向“流言飞语”靠拢,那么不妨“鹊巢鸠占”,对于表示流言飞语的用法表示认可,鼓励使用;而对于表示事出有因,确有来头的用法,不再用“空穴来风”,而一律改为“孔穴来风”。  相似文献   

10.
“这些传闻纯属空穴来风, 毫无根据。希望大家能 理智对待。” 句中的“空穴来风”成语,如 此运用,过去百分之百算错,而现在 却为正确。因为一部新的语言权威辞 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 健主编、2004年外研社、语文社出  相似文献   

11.
张方镇 《学语文》2005,(3):47-48
“空穴来风”是一个在各种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成语.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和运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出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空穴来风”是一个常见常用成语,高三的任何一本复习书在谈成语专题时都会提到它。许多语文老师也都会告诉学生,这个成语人们常错误地理解成“说话做事是没有根据的”,而它的正确理解应是“比喻事情不会凭空而来,是有根据的”,告诫学生要注意它的正确用法。但是,使我  相似文献   

13.
对人的探讨一直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哲学解答是与哲学家本人的基本哲学原则分不开的。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提出,绝非空穴来风,它之所以可能,与马克思实践原则的确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本能够及时体现语占变化,同时又对字词易混、易错的用法进行规范化辨析的词典,编写特色鲜明。1.分清了词义的发展变迁,体现词语意义的古今变化。如对“空穴来风”的解释为:“从前指事出有因,现在指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5.
登上我们那里的公共汽车,抬头常能看到车厢里贴着的公益广告:“请不要在车上参与抽奖等活动。”这是个充满人性化的善意提醒。这提醒并非空穴来风,不少坏人就是利用公共汽车作为作案的场所。我就曾亲眼见到一回。  相似文献   

16.
读了孟佶先生《成语的稳定性》(《语文学习》2000.8)和张祥云先生《成语“空穴来风”辩议》(《语文学习》2000.11)两文,觉得他们的观点有许多偏颇与错误之处,不揣浅陋,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诚如张祥云先生所言:“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  相似文献   

17.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18.
一、开展自律教育的缘起开展自律教育,并不是一阵的空穴来风,而是我校办学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这里,“自律”,就是指“律自”,意思就是“约束自己”。“自律教育”,就是在德育工作中,利用学校这个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教育。包括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表扬、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 “望文生义”的事几的确很常见,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有一种情况是你“望”的对象本身就很“迷”人,比如“七月流火”、“空穴来风”、“万人空巷”等,意思似乎一望便知,实际意思却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碰到这种情况你所要做的就是多动动脑子,多查查字典,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赶紧一起来欣赏小呱呱鸟有关“望文生义”的趣事儿吧!  相似文献   

20.
每个社团的组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应运而生;每个社团主题的选择,是基于学生的年龄、个性与特点等实情与校情而定的。我们在指导尚美社团的组建时,瞄准了“美”这个关键字,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尚美社团便闪亮登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