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位朋友上午好!既然是"千言万语,何若莫言",实际上是不应该说话,但是没有办法,还要说.我们今天的演讲最好不要一个人讲到底,而且我也确实没有这么多的话,一直讲两个小时,我们前面讲一部分,剩下的时间大家互动一下,可以提问和提条子的方式,这样既有的放矢,也减轻了我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桂希恩现在最希望的是谁也不理他,“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时间不多了,最好也别干预我,让我把我该做的事多做一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加尼诺语录     
我多么高兴我掉到河里,多么高兴我经历了淹死的危险!要不,我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的问候,听不到这么多的好话。 今天注定是我该受封的日子,他们封我一个不幸的外号——捣蛋鬼,所有的人都这么叫我,故意这么叫,因为他们都讨厌我。而且倒霉的事也是接踵而来,就像樱桃一样都连在一起。所不同的是樱桃受到人们的欢迎,依我说,倒霉的  相似文献   

4.
1999年冬日的一个上午,当周保军第一次怯生生地敲门走进我的办公室时,我没有想到在这个普通农村青年的身上,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发生。 今天,周保军和毛四灵的名字在秦皇岛、在湖南已是家喻户晓,毛四灵在秦皇岛与湖南的爱心接力中已求学无虞,周保军在  相似文献   

5.
幸福得要死     
山东二敏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蹲在14楼阳台的一个角落里郁闷地抽烟,他问我“小子,你现在在揍(做)什么呢?”我很想告诉他,我在揍自己,但我不能这么说,我懒洋洋地告诉他,我正在抽烟。二叔给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我他新买了个手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6年6月22日,上午。地点:陕西省安塞县政府礼堂。……我们县档案局有一个名叫袁延峰的同志,他出版了本叫《档案映像》的书,昨晚,我看了很久,让我很感动!一个普通的档案干部,能扑下身子,把平淡无奇的档案工作总结的这么好,研究的这么深刻,太让人感动了!当前,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一天到晚只想着怎么跑官要官,再看看袁延峰同志。你们呢,你们能作出他那样的成绩吗?我建议你们,都抽出时间多看看袁延峰同志的《档案映像》这本书……他的成绩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发扬。包括我,也要向袁延峰同志学习……在这里,中共安塞县…  相似文献   

7.
老范即范以锦先生.过去,他所领导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部下和同事就这么称呼他们的"老大".上一次,笔者在<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他,也使用了这个称呼.今天,再一次有机会写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这个称呼.虽然笔者是比老范晚一代的员工,在生活中还不习惯这么叫.但总之,提起老范,令人肃然起敬.能有机会再写老范,是我职业生涯的荣幸.我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务,尽管预约发表的网络和杂志催稿也太急了!  相似文献   

8.
“忘年人”蔡尚思──摘自《文汇报》1995年9月1日作者:施宣圆蔡尚思教授是我深为敬重的学术界老前辈。每当我去拜访他时,他总是滔滔不绝,一谈就是二、三个小时。他今天精神格外好,说上午刚去一位同事家里,爬了六层楼。前几天,他皮肤病复发,浑身奇痒,晚上睡...  相似文献   

9.
石峰 《传媒》2006,(4):4-6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召开传媒创新年会,我觉得很有意义.能与这么多新老朋友就"传媒创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从事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工作多年,以往在工作上和出版社、报刊社的同志接触得比较多,今天来参加会议的,既有报刊社的负责人,也有电视台、网络公司的负责人,还有其他相关方面的专家,这说明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关联度日益增强,面对受众市场的干变万化,大家有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共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5,(9):42-42
李贽辞官以后,在龙潭芝佛院传授儒家学说,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他把孔子的像供在了佛堂上,此外他还写了一篇《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写道:“世上的人都以为孔子是圣人,我也以为孔子是大圣人。世上都以老子和佛家为异端,我也以为他们是异端。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人都知道圣人和异端的区别,他们只是听先辈的儒者这么说罢了。而先辈的儒者这么说,也并不是真的知道,不过是因为孔子曾经这么说过。他们靠忖度孔子的话,就开始世代相传,后辈也不加选择的接受,于是这种道理便成了万口一词,不自知的真理。”在文章的结尾他又以嘲讽的笔调写道:“我又是什么人,敢有自己的主见呢?我只是从众这样做罢了。”  相似文献   

11.
张小雪  沙亮 《出版参考》2007,(12):11-11
鉴真大师刚刚遁人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上午,我坐在公共汽车上,正拿着一本新近出版的《新闻与写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30多岁的青年从座位后面探过头来对我说:“您是搞报纸工作的吧,我对写作也很感兴趣,您说怎么才能提高呢?”我说:“要多练习写,不要放过一切可以练笔的机会,绝不能偷懒。”他说:“对,我一定要多练习写。”车到前面一站我就该下车了,对话也就中断了。看来,今天爱好写作的青年还是不少的。有的却苦于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7):14-14
“一道铁幕正在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国家之间形成。”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访问瑞典时如此说。他此行目的是敦促富国帮助穆斯林国家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改革。“我参与了萨达姆雕像的制作,尽管我不想这么做,但我需要钱去养家以及支付我的学费,现在我为美国人做雕塑也是为了同样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这个研讨会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对一张报纸的一个专栏进行研讨,而且请了这么多高层次的人士参加研讨,我看在国内恐怕也不多见。在此,我代表省委张德江书记、也代表省委宣传部向到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1987年9月23日上午,我正在出席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突然传来黄馆长病情危急的消息,便和参加会议的杨、蔡两位副馆长立即赶到医院探望。当我们赶到医院时,他已完生失去了知觉,依靠着吸氧机来维持着他的生命了。我惭愧自己无能为力,对他的病情不能有所帮助,但我们多么希望有高明的医生能夺回正被病魔吞噬着的生命啊!晚上10时40分,推人心碎的噩耗无情地传进了我们的耳膜,使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我从心坎里一次又一次呼唤着:我们的好馆长啊!您不能这么快离开我们,不能离开您关心。培育过的并时刻想念着您的图书馆战士! 我不愿意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他那颗患诚、坦白的心脏会停止跳  相似文献   

16.
享受生命这旅程--职业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洁 《图书馆杂志》2005,24(6):81-88
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么一段美好时间,与大家分享“享受生命这旅程——职业与人生”这一话题。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的经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的名字特别好记?因为我曾在南方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些南方的朋友将我的名字称为“大姐”(众笑)。在大家还未见到我之前,许多听众难免会猜测,这位叫“大姐”的,又是研究职业与人生的,起码该有四、五十岁了吧?今天我站在这讲台上,  相似文献   

17.
王冰 《新闻知识》2004,(2):31-33
有着这么多眩目荣誉的人,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她是一名记,一名正义的优秀的记,但她同时也是个女人,正在被孕育的幸福激荡着的女人。写这篇记录她的字的时候,当时她正在火车上,去江西采访。拨通她的电话,柔和的言语和着铁轨哐铛哐铛有节律的响声一并传来。江雪笑得愉悦:“我正在和宝宝说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代初期,一个冬日的清晨,刚刚5点多钟,支部书记姚尚宏突然敲门,告诉我刚才研究室某领导要求把我的入党申请讨论名单从今天的支部会上撤下来,说小鄂人了党,除了XX,谁也管不了他,应当再考验一年。尚宏同志断然拒绝了他,说此事已通知小鄂,而且是组织决定,临时改变不妥。但他仍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了会,这些人还是会否决你的申请。尚宏是一个极具同情心的热血汉子,看到我有些沮丧的样子,他灵机一动建议说,周书记的组织关系在咱们支部,你为什么不请周书记参加今天的支部会呢?  相似文献   

19.
上午通知我演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那时,鲁迅先生还没有做父亲,做父亲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事,可他写了这么一篇著名的文章。而许多做了父亲的人士却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来。现在要说怎样做记者,而做记者是你们将来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2)
我同他原来并不认识,也从未见过面。他是作家和陕西新闻界名人,我是小报的无名记者。也许是缘份所定,1993年暮春,当我编完我的第一本通讯、散文、论文集《耕耘在长安大地》时,首先想到了想请他作序。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抱着一尺厚的书稿循着打听好的地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