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京市郊大胜乡共有十一班常年民校,其中四班是在一九五○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办的,另七班是在一九五一年由冬学转化的。自从开办到现在,这些民校大都比较巩固,巩固的关键是在于恰当地解决了学习和生产、中心工作的矛盾;而矛盾所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民校贯彻了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民校的教学内容密切地给合了生产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春耕生产到来的时候,宜兴县有部份民校没有做到服从生产,及时地改变学习形式,以致产生民校学习影响生产的现象。经过县文教科召开社教扩大会议研究学习结合生产的办法,才开始批转这个偏向,并得出一些在小忙时期结合生产的体验。夏收夏种中,民校主动放了假。现在已进入夏收夏种后的复课阶段。为此我把宜兴县屺亭等十二个乡的民校在小忙时期给合生产的一些体验介绍在这里,供民校做好复课工作的参考。在学习组织上,要根据生产组织和生产对象,适当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根据十二个乡的调查,凡是一个民校就是一个或二个互助组组员的,成者学员中妇女占多数的,或者非主要劳动力占多数的,或者单干户占多数的,或者学员是靠近市镇以出卖蔬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都可以在民校集中学习。如果参加民校的是好几个互助组中的部份组员,但民校原有基础比较好,也可以集中学习。如果民校基础平常,那就还是以互助组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分散学习为宜。在学习时间上,要根据学习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结合情况来决定。民校学员就是一个或二个互助组组员,他们的学习和会议有条件结合在一起,可以天天上课。民校学员单干户多,  相似文献   

3.
来安县新河小学的六位教师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地参加了扫盲工作,负责辅导新河农业社的民校和识字班。他们是这样做的:一、划片包干,分工负责。每个教师负责辅导三至四个生产队,并帮助生产队组织发动群众入学和经常对民校进行业务辅导。由于小学和乡、社行政密切配合,去年12月上旬,新河农业社二十三个生产队普遍掀起了学习热潮,共组织七  相似文献   

4.
去年十二月五日晚上,句容天王区天王乡徐家桥村的人们巳吃过晚饭有一会儿。一天紧张劳动后的疲劳刚刚恢复,大家又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在开会,有的去民校学习。在尹维美家里几个妇女正围着两个女学生学习文化。突然  相似文献   

5.
<正> 明水县委、县政府舍得智力投资,保障了农民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生产发展。早在一九八四年明水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五项决定:一是农民教育经费纳入乡统筹款中解决。二是把农民教育工作纳入文明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把抓好农民教育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四是要求乡,村两级民校要  相似文献   

6.
“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是人民教育社编辑的农民识字教育资料选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如果说“农民识字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已提供了农民识字教育最主要的经验,那么“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则介绍了些更完整的范例。尽管如引言所说:“好的农民业余学校,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继续创造,现在还不能有完美的典型”;仅仅就这本书所介绍的“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他们在敌人威胁下不屈不挠的坚持,极度物质困难的克服,群众路线正确的执行,适合群众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创造,以及蓬勃热烈的学习空气,……在今天都还是冬学与民校的镜子,值得大  相似文献   

7.
全县共评出"钦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471所,二舰746所,三级723所 从省委郴州扫盲和业余教育經驗交流会議以后,澧县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波瀾壮阔的铁民校运动。现在全县共评出铁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铁民校471所,二级铁民校746所,三级铁民校723所。全县参加常年学习的青壮年有22万2千多人,占应入  相似文献   

8.
在不少地区,发现了农民业余学校的学员(尤其是高级班的学员),一心想在民校毕业后‘当干部’(指脱离生产)、‘进工厂’,因而有个安心农业生产的现象。如河北省望都县调查了两个民校高级班,在一○九个学员中,只有十九人愿意继续种地,准备将来开拖拉机。曲家湾民校高级班的标语上写  相似文献   

9.
一谁要求办民校?有些人认为『冬学可以办,但不能办民校』,他根据过去的经验,看现在的问题。抗战以来,老区年年办冬学,有很大的成绩,也曾提出过转民校的问题,但转了的很少,建立了的青年文化补习班,很少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过去不能转民校,现在就能建立民校呢?是不是单凭主观的愿望呢?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特别是土地改革之后,老区的群众已经有了学习文化的要求,但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 农民技术教育面广,技术种类多,农民分布在村、屯各角落,单依靠乡、村民校办学还满足不了广大农民需要。因此,我们在抓民校建设的同时,还鼓励、支持科技示范户办学,发挥他们的作用。全乡有四百四十六个科技示范户,将近一百户办了班,参加他们办班学习的农民有四千多人,约占全乡学习人数的三分之一,科技示范户办班已成为乡农民技术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科技示范户办班很有特色。一是他们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  相似文献   

11.
<正> 改善办学条件是办好民校的基础。许多单位领导认为这方面的投资就是智力投资。所以行动的好。嫩江全区仅十个重点民校,就盖起砖瓦校舍四十余间。克东县新农公社新权大队四个生产队,队队盖起了砖瓦校舍。打了专用桌凳。全区各重点民校都解决了取暖、照明设备。大部分建了图书室或设了图书箱。为了吸引更多地青年参加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这是群众贊揚四合一只校的一首山歌。为什么群众称它为“四合一”民校呢?因为该校是以生产大躍进为中心,以民校組織为陣地,把政治宣傳鼓动、貫徹生产技术、扫除文盲、开展俱乐部活动四者統一起來,使其互相結合,互相促进,达到生产、政治、扫盲、俱乐部四躍进。所以群众在山歌里称它为能“学文学武”,达到四台一的紅专学校。“四合一”民校是全县开展扫盲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群众以“要天告饒”、“要崖石开花”的大生  相似文献   

13.
始于1997年的"名校办民校"的治理长期挣扎于供给与需求、效益与公平、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以及地方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矛盾之中。这些矛盾使得治理工作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名校"、新兴阶层以及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纠缠不清。因此,"名校办民校"的治理必须由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即政府要完善监管体制、"名校"要谨守教育伦理、社会要形成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一九八○年起,在庄上办起了一所中心民校。按年龄大小开设三个班。组织以青少年为主的124名学员参加学习。三年来有105名学员摘去文盲帽,其中73人升入业余高小班继续学习,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从中心民校举办之日起,我们就采取全日制学校教师兼教晚班的办法,确定由六名教师兼教,每班两名教师,每人每周给民校教六节课。我们合理安排兼教老师白天的课务。并本着义务加补贴的精神,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部份民校群众教师不安心教学。这里存在着几个原因,如:由于自己文化、业务水平低,教学上感到困难,某些干部对民校重视和帮助不够,工作难以开展;担任教学时间多,占用本身生产时间而得不到补偿等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是群众教师轻视农业生产,急于想脱产当干部或进工厂  相似文献   

16.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春节已过,季节性的冬学即将结束,正是争取把冬学转为常年农民业余学校(以下简称民校)的重要时机。各地领导上应抓紧这个时机,集中力量,进行工作,为争取完成一九五一年全国有五百万农民坚持常年学习的任务而奋斗。冬学转为民校的工作,各地除根据本部一九五○年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两个指示及过法经验,按照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外,特着重提出下列几点,希研究执行: (一)各地领导机关,尤其是省县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有计划地检查冬学工作,並适时地召开专门会议,吸收有关方面代表参加,除认真总结冬学工作外,应着重冬学转民校的动员,打通干部的思想,並研究与确定冬学转民校的条件、具  相似文献   

18.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袱阳县官桥乡共有完小三所,初小+五所。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共有毕业生一百三十二人走出了学校大陀,踏上新的生活道路。其中锻镣升学的有六十八人,参加农业生产的有三十四人,摹加其他工作的十人,补习的二十人。这些毕业同学,一般诅来都能服从祖国的需要而偷快的走上各种不同的 位,而且表现得很好,都能积极地生产、工作和学习。就拿参加农业生产的三十四个毕业生来歌,就有一人担任农业社会针,五人担任了鸵工邑八人担任常年民校教师。由于他们在农业生产战棱上劳动积极,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已有八个同学光荣地加人了中国新尺主主义青年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