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祜的《题润州金山寺》是镇江金山寺众多题诗中知名度很高的一首,然对该诗历来褒贬不一。实际上它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总体上仍超越其它金山寺题诗,不失为"金山绝唱"。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金圣叹有一天到金山寺游玩,下榻在金山寺的客房。晚上,金山寺长老寺字和尚来访,两人互出楹联消遣,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越谈越投机。  相似文献   

3.
对于分题诗和分韵诗来说,欧阳修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意义。欧阳修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分题诗、分韵诗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又加以变革:他的分题诗和分韵诗主要使用古体诗的形式,这与唐五代以来主要使用近体诗形式有明显的区别;欧阳修在北宋掀起了分题诗创作热潮,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开创的用"分古人诗句"代替了唐五代以至宋初简单"分字"的分韵诗创作方式,更极大地推动了分韵诗在后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游金山寺     
大年初二,爸爸带我到了乡下为大爷爷祝寿。下午我们去金山寺游玩。爸爸告诉我:金山寺在洪塘江心,是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庙。传说在金山寺底下原来住着一只金螃蟹,当洪水来的时候金山寺会随着洪水升降,不会被淹没。后来螃蟹被人偷走了,发洪水的时候就会淹到金山寺。到了江边,我们坐  相似文献   

5.
古迹胜地黄鹤楼,题诗无数,为何独以崔颢的一首冠压群芳呢?即使"心雄万夫,激昂青云"的李白,也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相似文献   

6.
涉外导游是集翻译、旅游、外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镇江金山寺素有"寺裹山"之称,被誉为"江中浮玉"、"神话山".涉外导游不仅为外国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还要传播中国文化与民俗风情.金山寺景点众多,四大天王、神话故事和佛教建筑的讲解为金山增色.佛教旅游不仅是文化之旅,也是心灵之旅,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色、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游览金山寺     
正暑假时,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金山寺。走进金山寺的大门,我看到里面有很多佛像,香客们可以求子孙满堂,也可以求一生平安,还可以求没病没灾等等。来往这里的人真是络绎不绝,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我们来到金山寺庙会,这里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好玩儿的、好吃的应有尽有。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想玩儿吗?""想!"我迫不及待地说。于是,爸爸陪我玩儿了旋转木马,还给我买了风车、糖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34题,材料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构成,左边的图片是"文人墨客题字题诗的‘泰山石刻'",右边的是"故宫文物上的‘到此一游'"。针对这两幅图片的问题是:比较两图,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的"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审题时这个问题有两个"题眼":运用文化生  相似文献   

9.
李白搁笔     
正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看见崔颢的题诗,只好自愧不如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便搁笔不写了。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金圣叹有一天到金山寺游玩。晚上便和金山寺长老寺宇和尚互出楹联消遣,不觉已经到了半夜,金圣叹感到困乏,就问寺宇张老,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此时轮到寺宇长老出上联,寺宇长老开玩笑地说:“这是  相似文献   

11.
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大学家金圣叹有一天到金山寺游玩,下榻在金山寺的客房。晚上,金山寺长老寺宇和尚来访,两人互出楹联消遣,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越谈越投机,不觉已经到了半夜,金圣叹感到困乏,就问寺字长老,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此时轮到寺字长老出上联,寺字长老开玩笑地说:“这是我出上联的时候,仁兄若是不能对出下联,不准睡觉啊。”金圣叹道: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诗歌被评为"情兼雅怨",他的"怨"主题诗是对传统的继承,但另一方面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面貌,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在题诗作画时,常隐其真名。他有个题款:"只在康宣两字头",这是一条离合体灯谜。"只"的"口"与"八"分别与"康、宣"二字的上头组合起来,正是"唐寅"。  相似文献   

15.
许仙被困金山寺,白娘子和法海正在比试功力。  相似文献   

16.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宋代僧人了元,号佛印,居金山寺。一次与苏轼、苏辙兄弟出游,到巫山,佛印出一联句"无山得似巫山好",意谓没有哪座山可比巫山好。苏轼对以"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认为以"叶"对"山"欠工(不属同一类名词),  相似文献   

17.
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按照纪晓岚的逻辑,江上只有两条船,其实天下也只有两种人,就看怎么分类了。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且书法也很好。当年他在做扬州太守时,有一次去游镇江的金山寺,苏东坡虽名气很大,但穿戴十分平常,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金山寺的老和尚长着一双势利眼,趋炎附势,对苏东坡十分傲慢,爱理不理的,后来在对话中才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  相似文献   

19.
保山名士范仕义任如皋知县时,政绩卓著,1841年邀名画家汤贻汾等补禊于如皋城内的水绘园,汤即作《水绘园补契图》题诗赠之。书画精妙雄劲,众人亦题诗,历经苍桑共有42位大家题诗,书法皆称极品。今名画归国,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曾以一首《黄鹤楼》诗,使得大诗人李白甘拜下风,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慨叹。宋人严羽誉其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人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全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