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是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之一,不容置疑。论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析广告文本,引申原创理论——文化守恒,并结合符号学观点,提出关于"广告文本的非物态化审美空间"的概念。旨在探讨广告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以期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境界,完善和谐社会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2.
广告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和现代人的感性生存是广告文化的存在根基,广告文化因此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3.
肖朗  刘慧玲 《培训与研究》2009,26(3):31-32,129
广告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和现代人的感性生存是广告文化的存在根基,广告文化因此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广告的意义场域中,超现实化的符码构筑乌托邦世界,过度展示虚假需求忽视了普通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其单向度逻辑剥夺了普通受众的文化选择权。在现代广告的审美空间中,基于叙事模式化、形象脸谱化、表征同质化的惯常性存在,广告被异化为循环往复的无意义活动,原有概念丧失实质性内涵而只剩躯壳,大众沉迷于狂欢式的感官愉悦之中。对现代广告进行社会文化批判,旨在探讨其价值状态和审美症结,提供界定广告本质的反思之维。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审美文化”一词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提及.这是因为,“审美文化”恰当地描述了90年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当令社会.普通文化不断向审美靠近,审美不断渗入到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与人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本文仅从比较的角度谈谈80年代到90年代审美文化的变迁。80年代的审美是完整的纯审美.反映人们精神的向往。到了90年代,纯审美被泛审美所代替,更趋于生活化、实用化、商品化、通俗化。从纯审美到泛审美的这种过渡,体现在充满魔力的广告中,商品的魔力通过广告被体现出来,经典的艺术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审美…  相似文献   

6.
广告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广告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广告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许多传统价值观,体现了现代人的感性生存和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广告与同属文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受"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影响。广告的文化叙述使广告与受众之间获得沟通的平台,文化的共享性使这种沟通成为可能。广告同时需要研究强势品牌的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即强势品牌的本土化问题。广告的文化叙述体现在广告对社会价值观、思想方法、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诸方面的表现上,也体现在文化符号、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广告在文化叙述中得到提升,广告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务广告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对商务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阐释商务广告翻译中存在的文化性,提出在进行商务广告翻译时应做到从翻译手法、语言审美及文化转换三个方面进行文化介入。  相似文献   

10.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整体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特点;它要求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兼收并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周帆 《考试周刊》2013,(9):34-36
"五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为现代广告提供广泛的创意诉求点,又可以为现代广告提供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规范。"五常"思想与现代广告之间的有机结合,必将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我国航空科技、制造的高速发展,我国航空文化研究明显滞后,开拓航空审美文化研究新领域,是在现代世界性交流的平台上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实践。在探索性描述航空审美文化研究的基础学术视野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文明与文化、科学与艺术"之间"展开工作的思路;提出首先建构中国航空审美文化"史前史"的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广告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影响,广告文化正向社会大文化泛化,其趋势已由广告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所显示.大众文化的生产表明,广告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文化的走向和出发点.深刻认识广告文化的这一特点,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和发展我们的社会大文化体系,健全文化的发展格局,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创造一个更优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的分析,并联系现代广告应用实例,对传统水墨元素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进行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此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合理地运用于现代广告的创意及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创意,必然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当然,中国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必须以广告创意为指导,以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为基础。恰当的应用才能相得益彰,在达到广告传播目的的同时彰显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范畴,最初的研究视野主要倾向于大众文化审美.但是随着审美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专家学者建设性地拓展了审美文化的研究领域和生存空间,出现了诸如城市审美文化、民族审美文化等范畴.在文化多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学界和有关专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研究的"地方性"视野.地方审美文化概念就是基于这一语境,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总结归纳而提出的.地方审美文化的研究,应该以特定的地域空间作为视域和采用地方"生产者"的视角,对我国不同文化区域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形成的产品,以及变化渊源作美学层面的观照,考察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把握其基础理论.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地方审美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资源丰富性等特点,以及内蕴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思维,积极开展地方审美文化的个案研究和理论探讨,为呈开放状态的审美文化研究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要遵循社会文化习惯和迎合大众的审美文化水平和审美心理。在广告翻译中我们应该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即要使广告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者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的审美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应采取直译、文化转化、音义结合、创造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广告活动就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对话",独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容易使受众对广告内容达成共识,完成成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结构的隐喻和象征的"家",在巴金的小说文本中关于"家"的书写显示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独具特色的艺术思考和审美追求。作者是以家庭为窗口来透视社会人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家庭文化所承载的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审视,深刻展示了传统伦理制度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提出了极具文化价值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送礼"广告呈泛滥之势。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送礼"广告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阐释社会文化与"送礼"广告模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送礼"广告模因反映了社会文化,并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功的广告翻译对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不同,审美心理不同,在广告翻译实践中,只有充分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文化和审美层面,才能最终达到广告翻译的目的。在功能理论指导下,本文从文化心理和审美层面阐释广告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