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存《小戎》、《蒹葭》凡67行,是珍贵的《毛诗》资料。在对残卷逐字校读的基础上,从《诗经》文献学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两方面,论述了其可贵的研究价值。日本藏中国典籍古抄本多存唐代文献古貌,有必要展开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结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诗经>在传入日本之后,开始是以抄本的形式在宫廷及学寮中流传.有些抄本有幸保存至今,部分反映了六朝初唐<诗经>古本的旧貌.其中静嘉堂文库藏<毛诗郑笺>旁注保留古本资料最多,用以与敦煌<诗经>残卷互校,两者的文献学价值更为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4.
《史记》与《汉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藏吐鲁番文献Ch.938与日本大谷文书中的一件残片是可以缀合的《史记》和《汉书》抄本。无论它们的出土地是库车还是吐鲁番,都对唐代西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为珍贵的是,《史记》、《汉书》抄写在同一写卷上及其有所先后的事实,为我们诠释古人《史》、《汉》并重及相关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诗经》传入日本最早在魏末晋初。雄略天皇有表致刘宋皇帝,其中关涉《诗经》者有两处,一处引用《采薇》,一处引用《诗谱》。该表全文之口吻毕肖《采薇》,从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来看这是对《诗经》更为根本的引用。十八世纪前的日本诗经学,其发展可分为成立期、成长期、发展期和停滞期四个阶段。前三阶段合成一个大单元,其走势向高。第四阶段自成一单元,其走势低迷。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诗经学发展起来了,它显示出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统而观之,日本诗经学的发展呈马鞍形。现代日本诗经学与西方学术思潮联系紧密。当代日本诗经学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日本诗经学的论文其题目较为西化和细化,二是出现了不少日本学者撰写诗经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一、列藏本第六十七回概况介绍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之抄本《石头记》第六十七回,如同全部抄本一样是用墨笔抄写在乾隆时质地很薄的黄色的普通竹纸上。因年久边缘有些损伤,后来经人重新装钉过一次。为了不使抄本再破坏下去,装钉者就将乾隆帝的御制诗(亦是黄色的竹纸)第五集,卷十九、二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山水诗,肇始于《诗经》、《楚辞》中的只言片语,成熟于晋宋之际的谢灵运,而集大成于盛唐的王孟,以后又有所发展。在这条万汇毕集的山水诗流中,儒唐的王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苏东坡竹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便是对王维山水诗最精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写本是指成书时按照手写形式流传的古籍,由于其既不是刻本、活字本,也不是稿本或依据其他版本录写的抄本,所以称之为写本。宋代以前,写本与抄本、稿本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宋元以后,写本特指抄写工整的图书,如一些内府图书并无刻本,只以写本形式传世,例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以及历朝实录等。写本的概念还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鱼喻两性是中国古代普遍的文化现象,《诗经》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在《诗经》中,鱼除了隐喻两性外,还有其他含义:象征丰收,代表精美食物,比喻人事。《豳风.九罭》之"鳟鲂"二鱼不是隐喻两性,而是象征高贵的;《九罭》是一首留客诗,而不是反映贵族玩弄女性的诗。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抄本。一种通称“乙本”的抄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前;另一种通称“甲本”,则抄写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之前。这两种两千多年前抄写的帛书本《老子》的问世,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内容,具有珍贵的价值,受到了哲学、史学及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四人帮”注意到学术界这一动向,他们指使罗思鼎之流的御用史霸枪先划框定调,在  相似文献   

11.
《春秋繁露》单行本是其流传版本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目前尚缺少较为全面的概述。本根据所见单行本及相关献录,对《春秋繁露》现存单行本的版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考察。现存最早的单行本系宁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此本为后世诸本之祖。明刻主要有四个比较重要的本子;清代最重要的本子是武英殿聚珍本。本认为宋本与殿本是研究《春秋繁露》最重要的两个本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作了新探讨,揭示了此书是五代蜀相毋昭裔刻五臣本的较忠实翻刻本,具有唐写本及日本古抄本的一些特征,文献价值至高。并揭示了书中抄配部分当出于清末蒋凤藻收藏时以六臣注赣州本系统之本抄配,实无价值,未可与原刻等观。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唐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唐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14.
列藏本《红楼梦》与“蒸锅铺本”在许多地方极为相似。列藏本中还存有“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字旁边的红线标记”,这是民国图书特有的标志。由此表明列藏本当是个民国时期的“蒸锅铺本”。因此,必须重新估量列藏本的价值,不应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5.
“齐诗”是汉代今文三家《诗》之一,有汉一代繁盛一时,但其衰亡较早,“‘齐诗’魏代已亡。”因此利用现有资料复现“齐诗”学派的历史面目,考辨其佚书及著述体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版本学研究呈现出兴盛局面,其成就首先体现在对各类版本起源的探讨;其次是对版本风格特征的研究,包括综论宋元刻本的风格特征、探讨宋元刻本的字体、描述说明宋元刻本的纸墨、论述宋刻本的装订,以及论析明刻本的风格特征等;三是评论历代刻本、鉴定与辨别版本,评各地历代印书纸的优劣及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也是宋代成就颇高的学者代表之一。他在著作《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的经学思想,一方面他反对汉唐以来的将《诗经》作为宣传政治教化的“美刺诗”,要求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肯定《诗经》是抒情之作。但是作为理学家,朱熹诗经学的目的还是以诗来建构和宣传自己的理学,并且朱熹经学充满了矛盾,而这种矛盾在解读《二南》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诗经》在日本流传,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诗经》和这些著述一起,给学者精神层面以深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可以把它们用"诗经现象"这个词来概括,其内涵涉及到文学、思想和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旧题明精抄本。然而经过我们的考证,该藏本当为清康熙间的抄本,而清抄本的祖本当是明万历末的抄本,而明抄本的祖本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录出于唐宋间尚传于世的二卷本《玉集》,二是辑录于早于存世的《选》、《古苑》等献刊刻年代的,现今已佚的,收有宋作品的献典籍。其抄录或辑录时间当与《楚辞集注》同时。这说明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是保存着唐宋古本风貌的,可以与研究看重的宋元本古籍相媲美的精抄善本。在楚辞学和宋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