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国家为什么再三强调在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如何认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制约我国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因素有哪些?做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应处理好哪些问题?本期专题研究特别组织了4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重要意义,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半工半读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它可以上溯到近代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模式,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半工半读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组合,也必然形成二者"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虽然是个主流方向,但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能够悟透"半工半读"的真谛,也不排除个别地方、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工学结合"。所以,关于"半工半读"在制度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和尝试,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10月24日,教育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总结交流了近些年来各地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职业教育工作;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百所试点院校,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的任务和要求。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保险专业特点及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分析目前保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该专业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读、半工半读、半工半读制度的内涵、历史演变及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新时期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新中国成立后被称作“半工半读”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曾经风靡一时,但却几乎半路夭折。究其原因,一是过分强调工学结合的思想教育功能,忽视其为个人发展,尤其是为理想就业作准备的经济功能;二是计划经济的外部环境不适合有明显市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生存与发展。今天当我们重新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时候,应充分了解它的特征,树立科学的工学结合观,通过教学制度改革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等手段,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细解"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近两年来职业教育在概念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日渐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继2005年8月在天津召开工学结合座谈会后,2006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年10月25日,为期两天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在青岛闭幕.伴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工半读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2006年中国职业教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利弊关系并提出自己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显示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的特点。“半工半读”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保障“半工半读”的正确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该在制度从面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向的转变,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有硌要理清工学结合中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2006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就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推进工学结合与半工半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深刻领会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深入剖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科学内涵,总结"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各种实施模式,完善有关"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梁卿 《职教论坛》2008,(9):8-11
在职业院校试行半工半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但在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和实现形式上,职业教育界还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认为把握半工半读概念的关键是十六个字,即“学习制度”、“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目的主要有“发展”、“就业”和“帮困”三个目的,但“发展”目的是最为根本的目的。半工半读的实现形式包括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工学交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工学结合作为今后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都未能全面铺开,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提出解决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我国出现,如今重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意义深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工学结合为何未能全面而深入地推开,究其原因需要认识和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济部长强调,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支持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积极推进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本文提出高职教育实施半工半读,实训基地建设是前提,课程建设是保障,“学分银行”是有效途径,并就如何依托“学分银行”实施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向才毅 《职教论坛》2006,(17):10-13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使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得以进一步落实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是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在基地、组织、制度上完善与落实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与实践,在教材、课程上积极开发与尝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丰富、完善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和教学过程的特点,强调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丽 《成人教育》2015,(9):44-46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在我国发展10年以来,积累了成熟经验,同时在法律保障、课程改革、机制建设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课题组结合保险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追踪调研,就高职院校如何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做一些探讨,从而促进该模式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