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人物     
焦点油价“黑洞”6月中旬开始,原油价格突然下行,此后一路下跌,现已跌破每桶90美元,跌幅超过25%。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更是跌至每桶81.01美元,至今仍没有见底的意思。对于下跌原因,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几个美国的老“对头”纷纷跳出来指责西方搞“政治阴谋”。 这一说法的缘起在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放言,上世纪80年代,部分由于沙特阿拉伯的策划,石油产量供应过剩,从而导致全球油价大幅下跌,甚而推动了苏联的瓦解。  相似文献   

2.
外媒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4,(46):12-12
如今的油价已从6月时的近115美元/桶跌到了近70美元/桶。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经济疲软导致石油需求低于市场预期,二是欧佩克产量高于市场预期,但最主要问题还是美国页岩采油对全球石油供给带来的巨大冲击,它使得全球石油供应从原先的短缺转为过剩。油价下跌将能刺激全球经济的发展,当然油价下跌也有输家,特别是那些财政预算严重依赖高油价的产油圈。油价下跌正面效果的长短将取决于油价低走时间的长短,而这正是欧佩克和页岩油开采商之间争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前行之际,国际油价近期出现巨大波动,从五个月前每桶一百多美元暴跌25%,下挫至每桶80美元左右。这轮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对产油国和消费国主意味着什么?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又是如何?大国政治在背后起着怎么样的作用?中国作为石油消费人国和地缘政治大国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持续一年的涨、涨、涨之后,世界石油价格终于盼来了连续、有效的下跌。到4月17日为止,油价已连跌五周。徘徊在世界各国头顶上的“第四次石油危机”的浓重阴云,终于暂时宣告吹散。 但是,这次险些重演石油恐慌的市场动荡,却给过去长期置身世界石油市场之外的中国敲响了警  相似文献   

5.
石油不再重要的言论在海湾战争之前,就曾经风行一时。在油价于去年初跌至10美元时,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碳氢时代终于要过去了。”可时隔一年多,石油就再度引发社会震荡,事实是:世界仍然靠石油而转动,经济仍然靠石油而生存。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财政部近日分别下发《国务院关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决定》《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据此,自2006年5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石油特别收益金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按月计算、按季缴纳。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比率按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原油的月加权平均价格确定。为便于参照国际市场油价水平,原油价格按美元/桶计价,起征点为40美元/桶,直至60美元/桶以上,征收比率从20%至40%。  相似文献   

7.
有钱赶紧花?     
中国市场物价已经连续27个月下跌,现在有没有跌至谷底?近期会不会起转回升?眼下是不是购物的最好时机?我等肉胎凡身,虽然不一定熟谙宏观经济大势,却难免对物价走向牵肠挂肚。为数不少的经济专家分析,今年的物价将由降转升,转折点大概会出现在下半年的某个月份。市场经济波诡云谲,许多言之确凿的预测让人跌破眼镜,经济专家们乖巧  相似文献   

8.
自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一些独立产油大国1999年3月达成减产保价协议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一直呈上扬态势。近来,油价上升趋势表现得尤其明显,自今年8月以来,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际原油市场的油价已有好几个交易日突破每桶33美元的大关,最高达到36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在一年之内已七次上调。  相似文献   

9.
2008年,无论就政治还是就经济而言,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经济层面,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种困境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种产品的价格发生下跌,尤其石油、粮食价格狂涨、疯跌。有人认为世界正在由“经济多极政治单极”向“政治经济多极”转变。  相似文献   

10.
每桶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就使通货膨胀上升半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降低1/4个百分点。面对不断冲高的油价,经济专家警告:警惕新一轮的石油危机  相似文献   

11.
海外简讯     
美国2000年出口图书18亿美元 据美国《出版商周刊》报道,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美国2000年图书出口总金额为18.8亿美元,仅仅增长了0.3%。从1997年至2000年间,美国的图书出口一直徘徊在18.4亿至19亿美元之间。美国最重要的15个图书出口市场在2000年增长了0.4%,达到16.6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88.5%。  相似文献   

12.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提芬·罗奇提出,该机构预测,美元在2002年、2003年将贬值7%,最终可能会贬值20%。 今年初至今,美元已下跌约3%;罗奇认为美元仍未回复到较为实际的价值。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元在世界各国储备货币的比重仍不断提高。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00年底,各地以美元计算的储备高达14500亿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  相似文献   

13.
王积龙 《网络传播》2007,(12):84-85
根据国际无限电讯协会(IAWT)的数据:美国目前有2.33亿人有手机,占据美国总人口的76%。其中3300万是手机网络的经常用户,30%的用户(大概7000万)能够用手机进入网络,总计形成了1270亿美元的手机网络产业市场。根据市场战略分析的有关数据,2007年至2011年,全球手机用户将会从18亿人增加到25亿人;在此期间花在手机网络娱乐上的钱将会翻上一番,达到640亿美元。诺基亚公司预测,2009年世界范围的手机用户将会达到30亿。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图书出版年销售额,尽管近几年有所回落,但在世界出版业中仍排名第三,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作为一个单个国家使用语种的图书出版,能获得如此的业绩,当然与其国力强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1997年以来,日本年图书销售已是连续第四个年头下跌了。总销售额已经跌至1992年的水平,为79.24亿美元。但  相似文献   

15.
魏岳江 《档案天地》2011,(12):30-33
联合国预测,到2007年,一半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冲突将发生在城市。美国国防问题专家认为:城市是21世纪最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而伊拉克战争使美军经受了巷战的考验.在实地战斗中也凸现出很多城市作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去年年初尚在每桶10美元左右徘徊的原油,现在已冲破30美元一桶的天价,油市的“井喷”,让西方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都头痛不已。人们不能忘记,石油曾经让世界几度陷入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最新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指出,日益恶化的金融危机将很有可能带来经济萧条,继而减少石油需求,造成能源价格下跌的压力。受此影响,能源价格在明后两年可能继续大幅波动,但考虑到供需基本面和成本上升因素,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国际能源署认为,目前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最直接风险不是全球资源的匮乏,而是缺乏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8.
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近5美元,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8月30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创出每桶70.85美元的最高点。没有人能肯定,石油价格是否会继续升高;也没有人能预测,高油价对宏观经济创伤有多大。但对于企业来说,高油价时代的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14,(48):13-13
12月初,莫斯科最流行的笑话是:“明年,普京、卢布和石油的价格将在刚刚超过63的地方汇合。”这个笑话的意思是:俄罗斯货币很快就会贬到63卢布兑1美元的水平,几乎是一年前美元能兑换到的卢布金额的两倍(这意味着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财富将减少一半左右);石油的价格将下降到每桶63美元,与2005年的水平相当,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步入63岁。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7,(2):36-36
美国网络经济正跨入新的里程碑。电子商务分析家指出,2006年美国人在网上购物的花费突破1000亿美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电子商务在美国将继续会以强劲的势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