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咏诸葛亮诗词是研究诸葛亮现象的一个读本。从这一视角探析诸葛亮人格魅力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诸葛亮人格是儒道互补心灵建构最完美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历代歌咏诸葛亮的文人、士大夫的心路历程和崇尚的人生模式。这两方面构成了历代咏诸葛亮诗词的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智力大挑战     
正一、诸葛亮列等式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名人,他智谋超人,神机妙算,在刚到刘备军中任军师时,有人曾因他年纪轻轻而不服,就假装请教,给诸葛亮出难题。如图1,在摆出的算式中,有三处不相等,请诸葛亮移动一根木棍儿,使各算式成立,诸葛亮早就猜出来人的心思,一见题目,稍一沉吟,便指出该怎么做。来人惊叹诸葛亮的才思敏捷,心服口服。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移动木棍儿的吗?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草船借箭》,都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去察看地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形象被后人不停地多重解读,但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时期的人,从不同接受视野接受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呈现不同的色彩。宋元时,程朱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使其"忠臣"地位不可动摇。宋元时期的讲史和杂剧,把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夸大了,逐步地把他推到了神仙的座位上,列入道家仙人的行列,至此诸葛亮的神异形象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35-4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富魅力的艺术形象。文中不但有大量直接描写诸葛亮的智慧神奇之处,而且也有意识地运用了影子艺术,以不直接写诸葛亮而又处处见"诸葛亮"的方式来渲染和凸显诸葛亮这个艺术典型。这不但无限延伸了诸葛亮的智慧,也让其如神人一般存在于作品中,使这个艺术形象接近完美,但这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话说当年周瑜心里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即可。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便驾二十只船驶向曹营,向曹军“借箭”。周瑜听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假如诸葛亮“借箭”的时候,曹操用的是火箭,诸葛亮还会那么神机妙算吗?火箭会把草船和草把子烧掉,那诸葛亮会怎么办呢?难道他会法术,还是他有别的锦囊妙计呢?我估计诸葛亮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军中缺箭,命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二三天就可以做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命令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  相似文献   

9.
对于沂南的旅游规划,要从大局上综合把握,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来加以培植,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立诸葛亮智慧城,发挥三种功能,增加旅游景点,开发影视城,进行诸葛亮文化研究。围绕诸葛亮及其诸葛亮智慧城,开发有关的旅游产品,在宣传诸葛亮的同时,宣传沂南,宣传沂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诸葛战皮匠     
诸葛亮的几项法令下达后,惹怒了三个人,谁呀?就是合在一起能顶一个诸葛亮的那三个臭皮匠。诸葛的法令使皮匠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于是,三人召集三十万人马,讨伐诸葛亮。哪知道,大诸葛亮略施小计,就把三  相似文献   

11.
话说诸葛亮智勇双全、聪明绝顶、神通广大。周瑜看到诸葛亮这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见诸葛亮正在  相似文献   

12.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13.
凌琳 《文教资料》2007,(34):23-2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有其真实的地方,也有艺术上的加工,本文通过历代文人、史学家对诸葛亮的不同评价来考证诸葛亮的真实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出罗贯中在诸葛亮身上所寄托的个人愿望,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草船借箭》一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精要,文章各个环节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近细读此文,又有新的收获。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历来教学上以他知人、知事、知天象和计算精细上来分析、理解,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理解,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因为作者在文中还着意从反面即周瑜、鲁肃不知诸葛亮来反衬、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第一段周瑜提出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表明诸葛亮对完成任务是胸有成竹的。可周瑜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第二段,写鲁肃以为诸葛亮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是假话;周瑜以为诸葛亮真是造箭,而拟意让军匠们不给备齐材料以拖延时间;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而鲁  相似文献   

15.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1,(Z1):51
luyy□□□□abc@126.com:"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都这么说。姐姐,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一个诸葛亮吗?这句话说的是集体智慧用处很大。不过,如果那些臭皮匠足智多谋,估计一个就能对付诸葛亮;如果那些臭皮匠都是些没什么想法的人,估计三百个也别在诸葛亮面前站。其实这句话属于讹传,并非什么臭皮匠与诸葛亮有瓜葛,二者是八竿  相似文献   

17.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记忆犹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故意刁难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支。没想到诸葛亮却真的立下了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周瑜于是藏起铁器及工匠,而诸葛亮竟然不用造箭的材料,只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和草束。大家知道,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绝不可能,可诸葛亮接连两天不见动静,剩下一天如何完成?这一连串的悬念真让人心情紧张和期待。小说这样安排,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聪明巫     
诸葛亮妙计退敌诸葛亮用兵如神是有名的。一次,敌人的军队已经逼近了,但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只有几千人。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在敌人必经的道路旁边堆放了石块,  相似文献   

19.
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演义》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军事统帅形象时,巧妙地把诸葛亮因主观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失败归之于客观上的不可为;艺术地略写失败的结局,而详细展开能表现其神机妙算的情节,使诸葛亮的形象在失败中闪光,行文中赞颂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从而把诸葛亮刻画成了智慧的化身、常胜的统帅。鉴赏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中得到对写作有意义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