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清代文字狱以次数多,规模大,惩处之残酷著称于世。从函可《变纪》案开始,清人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或明或暗地记录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字案狱。除《东华录》、《永宪录》等一些史料汇编性质的著述外,在不少诗文和文人笔记类的记述中还或强或弱地表达着作者自己的看法。但真正意义上对清代文字狱的研究则从清代灭亡开始。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幕府盛行,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它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清代幕府的研究,海内外学者颇为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清代幕府即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截止目前,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30-1978年)和发展阶段(1979-现今),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是在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据馆藏史料所编辑档案资料汇编基础之上,予以整理、校对和补充而成。经过整理和校对,增订本在体例上前后统一,脉络清晰。经过补充的26个文字狱案档案,内容完整,基本能够体现清代官方对文字狱反应、处理的全貌。档案史料的增订,对于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和社会面貌有着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字狱扭曲了一代文人的心灵,清廷在文化上实施高压政策,迫使文人在言论和行动上难脱桎梏,从而形成了“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文化习气。但在另一方面,清廷作为当时的异族统治全国,对于具有汉民族情感的文人而言当然是不正统的,这些文人也就不会轻易臣服,总要不时地发些牢骚或什么所谓反动的言论,致使文字狱接连不断,成为有清一代文化上的一大“奇观”。桐城大家戴名世就是清代最大的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的牺牲品。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安徽桐城人,生于顺治十年(公元1653),生而才辩隽逸,但大器晚成,康熙四十八年,年…  相似文献   

5.
清"康乾盛世"之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主要以康熙、乾隆两朝有关文字狱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为例,对清代文字狱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清代社会腐朽没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门球竞赛规则是门球竞赛的法规和准绳.以门球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主要从规则产生的社会背景、场地器材的发展、竞赛开展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门球竞赛规则的演进经历了萌发孕育阶段(1985-1989年)、初步发展阶段(1991-1999年)、逐渐深化阶段(2000-2009年)、全面发展阶段(2010-至今)四个阶段.初期受到世界门联的影响较多,规则多以国际规则为依据,随着中国门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开始突显较多的中国特色,并逐步开始引领世界门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者主要以康熙、乾隆两朝有关文字狱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为例,对清代文字狱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清代社会腐朽没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眉山诗案     
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对语文教育史所作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萌芽(1924-1949年)、沉寂(1950-1976年)、兴盛(1977-2001年)、深化(2002-现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研究的对象、方式以及成果的数量、质量均不相同,取得了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使语文教育史研究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研究意识,改变研究方法,加快资料的整理,拓展研究领域,开展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点赏析悲天悯人,针砭时弊,是中国文人的使命。但残酷的现实往往和文人的完美理想、人格格格不入,特别是在清代文字狱大兴的时代,思想上的严厉钳制和酷烈镇压,文人的悲剧尤甚。戴名世号南山,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的受害者之一。他  相似文献   

11.
昭阳李氏家族是横跨明清两代的文化望族,李驎是明末清初李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因其所著《虬峰文集》而罹患文字狱被掘尸地下。李驎的资料多零星散失,本文对与其生平相关的姓名、生卒年、世系,《虬峰文集》的写作、刊刻和禁毁及其与家族成员之交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字狱自古有之,而以明清最为严重。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文字狱现象中包孕着丰富的修辞内容。从表面看它是由修辞接受错位造成的,实质上,它是统治者实现政治目的的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13.
清初的文字狱 ,在顺 (治 )康 (熙 )、雍正、乾隆三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4.
清王朝发展到嘉庆年间,清朝初建时曾经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以及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泯没殆尽,代之而兴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王朝的盛衰之变特别是民生困难、吏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日渐加剧,实行了百余年的文字狱政策最终走入了历史。这一文化政策的转变,对清后期经世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的创作是在清顺治、康熙两朝大兴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汉族文人,蒲松龄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针对清朝统治阶级肆虐汉族人民的暴行时有揭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本文选取小说集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对这一观点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李涵秋的小说客观的反映出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社会的历史变迁,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近代狭邪小说也有自我的独特价值,它将小说的表现对象由繁琐的家庭故事改为特殊的社会故事,将展现感情为主的清代人情小说转变为展现士人生活为主,确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但由于表达"情"与"社会"范围的限制,狭邪小说对比于社会言情小说有着巨大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它无可挽回的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8.
清朝“字狱”是我国封建时代思想专制统治发展的鼎峰时期。乾隆朝末期发生的《一柱楼》诗案,使得当时与乾隆帝以“诗友”相称的沈德潜亦未能幸免,但沈德潜在“字”上的遭灾并非只是受到《一柱楼》诗案的牵连,而是由于他所选辑的《国朝诗别裁集》已不符合当时统治政策的变化,所以沈德潜身陷“网”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柱楼》诗案加重了对他的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