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最喜欢、最需要的是那些他们自己能支配的活动。但在现实中,有些老师往往在发给幼儿相应的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时,就规定应这样做,不应那样做。幼儿一旦违背了老师的要求,就会受到指责、批评。这样,不仅使幼儿自主性受到抑制,而且还会使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并使游戏失去其意义。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游戏,无论是玩具、材料的准备,还是游戏过程的指导,都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
幼儿喜欢游戏,常被人戏称为"游戏人生",确实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往往存在教师指导过多、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我们提倡幼儿能依据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尽享自主游戏的欢乐,这样做更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更易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有些老师对此抱怀疑态度,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自己选游戏?在此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每一位老师都要敢于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多给幼儿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内容、同伴,学会与同伴交流,我们要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位幼儿,让幼儿主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开始,这个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教学。据我了解,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是3-5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乐是他们的天性。结合幼儿的特点,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的不二之选,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增进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课程改革,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下,对于幼儿的性格塑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童谣大变身     
为了给幼儿不断推出新的体育游戏,我对一些童谣进行了创编。如我把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做了这样的变动:1.在老师唱到“小老鼠,上灯台”时。幼儿做上灯台的动作(爬上做灯台的体育器材)。2在老师唱到“偷吃油,下不来”时,幼儿即兴做手足无措的动作。3.在老师唱到“喵喵喵,猫来啦”时,扮猫的幼儿做捕老鼠的动作,扮小老鼠的幼儿即兴做惊慌失措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一场精心组织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幼儿在认知和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自我角色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中以"老师教,学生学"的观念,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地设计出丰富多彩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同时,更要重视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观察者和评价者。  相似文献   

6.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幼儿甲:老师,他没有把眼睛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幼儿主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幼儿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确定的。一、丰富的游戏材料,促使幼儿多元化思维拓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突飞猛进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不再让孩子枯燥地跟着老师说一说、做一做,而是引导孩  相似文献   

8.
原始游戏阶段,让幼儿玩起来;发展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好;提高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巧。在这样一个游戏环节中,老师巧用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了有机的横向联系,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幼儿通过自我努力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有挑战、有快乐、有欢笑、有自信、有满足,这是幼儿游戏智慧的体现,也是老师对竹片游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层指导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边巴 《西藏教育》2012,(10):64-64
游戏是指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一类活动。自主游戏是指能充分体现幼儿意愿、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最大限度体现幼儿自主精神的一类游戏活动。自主游戏并不是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不闻不问。自主游戏老师是要参加的。游戏材料,场地,游戏情节的发展老师都要和幼儿一起决定。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成长阶段的基础教育,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是,幼儿往往认知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不足,基于这两大特点,老师的教学模式应该相应地做出改变。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师讲课时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往往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幼儿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对幼儿园引入游戏教学和引入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促进游戏在幼儿教学中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住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丽,有的幼儿在阅渎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作业或上课。那么,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达到幼儿发展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临时到—个中班代课。由于这个班幼儿多,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使每个幼儿都做完“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第二天,该班—位幼儿的奶奶对我说:“姚老师,我孙女在家里夸您好,说您让她做游戏。”原来她孙女有好做小动作的毛病,老师上课提问从  相似文献   

13.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知识基础,并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想像开展的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它能比较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出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就可从中了解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水平,对所学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以及他们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例子之一:1号“娃娃家”的妈妈——一位常受老师表扬的“小助手”,为了争得一  相似文献   

14.
在创设新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探究、追踪幼儿需要,创设与幼儿心灵相通的游戏,“打地鼠”就是其中一例。“打地鼠”游戏来源于投币电动玩具——打地鼠。回家路上,总是能看到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此游戏。创设这一游戏时有老师提出:“只是基于幼儿喜欢便有了这一想法吗?幼儿在其中能得到发展吗?其游戏价值定位是什么?”我认为“打地鼠”游戏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幼儿的愉悦需要,有老师认为:“打地鼠”游戏的主要价值取向不仅是幼儿愉悦的身心体验,同时也应指向交往能力、手眼协调、灵活性锻炼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进餐     
合理地组织好幼儿的进餐是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学习、活动和游戏的保证。在组织幼儿进餐这个环节上,有些幼儿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进餐前准备无序。1.在饭前的10~15分钟内,老师还在组织幼儿做活动性的游戏,幼儿在过度兴奋状态中进餐,不符合进餐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游戏作为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活动,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课程游戏化支架六要求教师把幼儿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这就需要老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应渗透游戏精神的理念,还需用心去观察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分析生活中常会出现三种不同水平的游戏:(1)混乱失控的游戏。(2)简单重复的游戏。(3)有目的、具有挑战性能促使幼儿聚  相似文献   

17.
一次,小班上语言课,内容是学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老师事先在活动角里布置好符合儿歌内容的教具。教学开始后,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引出『小手』,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手会做什么,接着带领幼儿到活动角里去实践。只见有的幼儿拿着梳子梳头;有的幼儿自己洗脸;有的幼儿给布娃娃穿衣;有的幼儿自己刷牙。幼儿兴趣极浓。老师在活动中观察,并请幼儿回答自己在做什么,幼儿基本上说出了儿歌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中,需要幼儿掌握的动作技能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但有的老师常常把做游戏与一节课的其它部分分割开来,我感到应把基本动作的教学贯穿于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中。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进行了《小兔采蘑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脚立定跳远。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活动开始前,教师往往会组织幼儿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可是时间一长,一成不变的动作让幼儿感到乏味。我在听一位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曾发生这样的现象,这位老师热情洋溢地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齐声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这时,突然冒出一声:“不想跟你这样  相似文献   

20.
林卉 《家教世界》2013,(8X):18-19
<正>一、问题的缘起《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活动的内容选择中提出:既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尊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幼儿兴趣、能力相适应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的组织过程提出:老师应思考让幼儿体验什么?积累什么经验?得到什么发展?那么,到底经验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以区学科带头人巡回授课中的一节小班综合活动《能干的小手》谈谈幼儿经验的获得。二、案例描述教学现场:老师:我的蓝色宝宝在哪里?蓝色宝宝跺跺脚……。(幼儿穿不同颜色的围兜,随着老师的指令,跺脚、扭腰、转圈,并开心地玩起了《碰一碰》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