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吾师少华     
韩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开始发袁作品。《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记陈爱武同志》、《继母》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作品还曾获得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作品结集有散文集《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国统区作家对鲁迅展开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增强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也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并继承了鲁迅坚持真理、善恶分明、敢于抗争、与黑暗社会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人格、“立人”思想和国民性批判传统。在作品写作手法上,国统区作家受到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揭露日寇野蛮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陈祖芬擅长写报告文学,作品善于描写人物内心世界,饱含哲理。《走进宁波》是陈祖芬最新完成的一部反映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成果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以人物为主要切入点,跨越历史和现实,反映了宁波这座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虽起步晚于西方,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如中国报告文学史的开卷之作——用恩来的《旅欧通信》和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红军长征的鲜活再现——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抗日烽火的真实记录——谢冰莹的《抗战日记》等。不管是以国外还是国内的局势为题材进行的写作,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于它们均是源于记者的亲身实践。记者于战火的硝烟之中深入实际,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作品有血有肉,并赋予了人最真实的情感,作品也更加具有了直达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澍 《考试周刊》2011,(89):18-19
本文结合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探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凸显报告文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指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必须与真实性统一,并探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发达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析大后方的报告文学。认为报告文学是大后方文学的主潮之一,它的繁盛的标志为作品数量多,刊发报告文学的刊物多,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者多。本文还从历史和文学的视角对大后方报告文学作了双向的观照,认为大后方报告文学是实录历史的情感与哲理的文献;作品的风味是壮而郁,粗而细、巧而拙。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一向被视为游记和通讯。事实上它们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所有基本特征。笔者称它们为连续性的游记体报告文学和调查报告体报告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摹写当时的世界大势,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探寻出路。写作艺术上,具有一种与读者面对面交谈般的亲切、诚恳。作品简洁朴实、畅达有力,于淡泊平和中透出热情、幽默和睿智  相似文献   

9.
著名女作家丁玲于1936年秋,从南京被营救出狱后,辗转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并随即赴前方总政治部工作。她深入前线,实地采访,写出了一批报告文学作品,《彭德怀速写》即为其中之一。 《彭德怀速写》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微型报告文学作品。全文800余字,读后耐人寻味,感人至深。我认为,它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宝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7):8-10,28
问题报告文学能在80年代中晚期一度繁荣,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作家的选择。当报告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开始强化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建构作品并在自己寻找到的新话题中来实现对读者的启蒙时,问题报告文学便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1.
1894年甲午战争中,"天朝上国"的大清国竟然败在"东夷小国"日本手下。笔者认为,甲午战前,中国国内自上而下充满一片轻视藐视日本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对日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错误知觉,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走向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日军两次入侵广西,通过轰炸、烧杀、抢掠等手段,大肆破坏工矿业。同时,为了避免资敌,广西境内的一些工矿企业也被迫拆卸、转移、自毁,工业生产力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广西是一个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工业生产力的地区,评价日军入侵的影响,既要考察工矿业受损的程度,也要考察整个工业生产力系统的受损程度;既要立足于现实生产力,也要着眼于潜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战期间,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在绥远地区异常活跃。就歌曲而言,绥东、归绥、晋绥、大青山等地抗日救亡歌曲、革命歌曲广为流传。以抗日、革命为内容,结合地区民俗的山歌、小曲、民谣深受群众欢迎。这些歌曲鼓舞了人民的抗日士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影响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抗日战争的性质与研究角度、地位、领导者、中流砥柱、主战场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更新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陈旧观念、话语系统和那些不确切的数字,从长期以来沿用的国共斗争的模式中跳出来,站在全民族的角度研究和撰写抗日战争史,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便使我们撰写的抗日战争史能够为各方面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回顾了抗战文学研究的历史,概括了其各研究分期的主要特点,并对各时期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具体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力求梳理出抗战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对抗战文学研究作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从以下几方面对1977年以来的晚近期报告文学作宏观描述,即:晚近报告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背景;总体艺术流变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艺术描写对象上的宏观思维模式和全新视野;具有强烈现实性与时代感的价值取向;艺术表现形式──结构、手段及语言风格的变革。作者认为近20年报告文学显示的全方位跃动态势,主要得力于推动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其自身内在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20.
范长江具有一位优秀的报告学作家应当具备的各种素质;曲折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使他具有了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不断进步的思想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反映国家和民族的焦点问题;诚实的品格和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他具有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调查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也使他能说真话,反映国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范长江报告学创作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