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教学和地域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域概念实际上就是历史空间概念。据一些学者认为,它大致包括下列内容,首先为历史活动的地理位置;其次为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活动与一定地理条件紧密相联系的社会环境。因为一部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活动史,而人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如果以朝代的演变作为时间的存在,那么人所活动的地域  相似文献   

2.
“左图右史”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 ,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 ,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 ,“即书而求难”的感叹。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时间和空间。历史发展的过程 ,就处在时间的演变之中。空间则是地理环境 ,是古今中外历史演出的舞台。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指出 ,“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 ,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 ,把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比作掌握整个历史的基础。显然 ,要完整地理解历史 ,就…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历史是时间、空间和人物的有机组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事随境迁,只有配合一定的空间观才能感知正确完整的历史知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说:“凡言地理者,多矣。在辨区域,征因革,知要害。”该观点透彻地说明了历史与地理的联系,即了解历史事实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任何历史事件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空框架,只有立足于时空观念,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对历史的"片面"理解。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讲授与传播,忽略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因此,笔者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为例,探究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的实际运用,以期让历史课堂更为"立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本人认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观察、分析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联系的观念。所谓历史空间观,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空间的认知能力。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如筑屋而拔其础也。  相似文献   

7.
林元龙 《地理教育》2014,(Z1):10-12
正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R·Hartshorne)认为"地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用空间来描述和分析现象的相互作用,并加以综合。"英国地理课程专家在《地理教育》一书中指出:"无论对地理学的某一具体领域存在着怎样的个人偏爱,但地理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组合、空间联系。"一、问题提出的缘由1.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与核心地理观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特征之一为空间性,它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科学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  相似文献   

8.
所有的现象因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说人类的生活环境经常在变化。历史时期的地理既然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化中,那么只想了解它的今天,而不过问它的"昨天"和"前天",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它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今天。区域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区域历史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开发与城市、区域历  相似文献   

9.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恩格斯说过:“因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人类的任何历史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的历史地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地理志》中,通过比较《新唐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在历史地理角度叙述的优劣,从行政区划沿革、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等方面归纳了《新唐书.地理志》的历史地理学特征,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邵新力 《历史学习》2005,(10):24-26
时空两维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坐标,也是历史与地理天然联系的纽带。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所说的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地缘因素”。因此,近年高考文综卷对史地综合题的命题层出不穷。笔者在此做一些简要的总结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地理因素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型例1当时(北宋)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2002全国文综试题)A.华北平原B.汉中平原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解析: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受地理因素中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地…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GIS)能够按照空间位置和时间管理历史地理资料,并制作专题地图,帮助学者进行历史学研究。尝试以著名历史地理文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为例,以历史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在GIS软件中设计历史数据库,实现对历史地理文献数据的计算机管理和可视化制图并进行历史数据的空间分析,以辅助相关历史地理研究,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历史资料的科学研究价值的目标。同时为社会学科引入现代GIS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国民教育的内涵、重要性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有国家概念的存在,"国民教育"都是教育领域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据《辞海》解释,国民教育又称公民教育:"一般指政府所办的小学和中学,也可包括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这里主要是将国民教育解释为我们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指教育的体制和架构而言的。另一方面,从教育内容来看,国民教育也是指现代国家对于自己的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国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既指向当下的城市空间,也指向历史的城市空间,其中"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段的城市是电影作者们不断表述的一类历史空间。通过对杨延晋的《小街》、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四个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第四代"、"第五代"和"新生代"等不同的电影作者那里,"文革"的空间叙事呈现出象征空间、写实空间、抽象空间和想像空间等截然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把地理空间观点看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地理空间能力对学生获得地理信息和处理地理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应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地理学现已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严重缺失,有关文学地理的实践研究尚未能提升为学理的思考。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突围关键在理论建设。而理论建设,又尤其需要有概念体系的建构。其概念,似应从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这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延伸开来,大致有以下概念群落:区域与地方、场所与空间、地方经验、地方感、地理意象、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知识点开展教学的时候,由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牵涉的知识面广,天文、地理的知识比较深远,所面对的事物是运动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天体的运动,形成了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天文现象也随之变化,学生的空间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空间观念建构的难点所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和突破。加上在大城市中与自然界相隔甚远,不容易开展实际的观测和体验,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对此形成了一些"迷思概念",如何有效开展"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大难题。有套路地开展教学,有策略地开展研究,对于老师们更好地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91页)。就社会历史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总是前后相随,连续更替,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这是历史的时间性。同时,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理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题都出现过考查历史地理的题目,特别是去年高考题。如选择题部分的第2题,考查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空间定位;问答题第43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查有关德国史的知识体系,通过历史地图得出信息,进行分析说明。随着对历史地理考查功能的进一步挖掘,考查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插图教学,把文史、地理、政治、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表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这也符合综合科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芸 《现代教学》2007,(11):24-26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而地球表面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这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重时间的变化,所以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或者将历史知识落实到某一地理实体上,两者貌合神离。这主要是由于未能将时间动态的视角这一历史思维的方法贯穿到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